中国应对美国关税冲击:积极财政、消费提振与有效投资

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中国在宏观政策方面的应对举措。包括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空间与措施、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地位及相关举措、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及提升投资效益等方面的内容,阐述了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如何从多方面促进经济的稳健运行。

特约评论员谷喻指出,近期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这一举措致使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就在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表示会持续支持并且加大增持ETF的规模与力度。这一举措让中国版类“平准基金”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它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从而起到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由于美国加征关税,外需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很可能会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一定的冲击。不过,我国的宏观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的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大,这样就能有效地对冲外需减弱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推动经济稳健运行。

首先,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有着充足的实施空间。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及的,我国将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赤字率设定为4%,相较于去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财政赤字规模预计会增加1.5万亿元以上。其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将会扩大,今年计划发行1.3万亿元,相比去年增加了3000万元。其三,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的新增额度会得到提升,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达到4.4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000亿元,这有助于地方政府补充综合财力。其四,稳步推进“6 + 4 + 2”化债方案,今年计划发行2万亿元再融资债券,并且在一季度就已经发行了1.6万亿元,这能够稳妥地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低于许多国家,不管是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就表明我国有较大的财政可用空间。在应对“对等关税”政策时,在本年内还可以继续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如果增发5000亿元到1万亿元的新增国债并且有效地投入到相关项目当中,那么就能够撬动近1万 - 2万亿元的内需需求扩张,从而有效地缓解美国加征关税导致的外需减弱冲击。

其次,消费已经成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关键所在。今年我国出台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围绕提升消费能力、释放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保障等重要环节和重点领域,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部署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以及具体措施。中央财政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金额相较于去年增加了1倍,而且范围还扩大到手机、平板等电子消费产品。同时深化生活服务、文体旅游消费场景建设,培育银发消费、服务消费、冰雪消费。并且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国货“潮品”等热点,发展“人工智能 + 消费”、低空消费、首发经济等。

今年的宏观政策将更加注重民生导向,从“供给 + 需求”两个方面发力,致力于解决制约消费的痛点和堵点问题,从而推动消费市场增量提质。在需求端,通过“增收”与“减负”两条路径来改善居民收入预期,进而提升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在增收方面,将会通过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推动农民增收等方式,来解决居民消费的底层难题。在减负方面,将会加大财政对生育、教育、医疗、养老、低收入及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减轻居民的负担。在供给端,针对服务消费、大宗消费、新型消费等不同领域,围绕“提质升级”制定了全方位、综合性的举措,推动优质消费供给增量扩围。

再次,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并且更加注重投资效益的提升。在资金来源方面,要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规模,并且充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贷款等资金。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比去年增加350亿元。要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力度,并且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重点支持“两重”建设。在投资项目方面,要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要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的作用,一方面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顺利收官,另一方面谋划做好“十五五”项目储备。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内容,其着力点不仅仅在于投资规模的扩大,更在于投资效益的提升。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推动“两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例如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及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另一方面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可以出台一系列更具针对性和力度的政策,积极鼓励产学研之间开展更为紧密且深度的合作,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未来,随着“两创”政策的持续推进,会有更多像DeepSeek这样的创新主体不断涌现,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总结了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下中国的应对策略,包括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如赤字率调整、国债发行、地方债务处理等;消费方面从政策到不同消费领域的刺激措施;投资方面从资金来源到项目实施及效益提升的规划。这些举措体现了中国在应对外部经济压力时从多方面综合布局,积极调整宏观政策以稳定经济、扩大内需、培育新动能的发展思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