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总工会开展的“工”益心理工程。从职工夏天送锦旗引出,阐述该工程是工会工作深层变革的缩影,包括突破传统帮扶边界,构建多方协同服务体系等多方面意义,其价值不仅在于心理疏导,更有助于产业工人队伍成长,最后指出新时代工会工作应从中得到启示。
在陕西职工帮扶服务中心的大厅里,有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罹患白血病的职工夏天,用他那颤抖的双手,缓缓地展开了一面锦旗。那锦旗上的金箔字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流转着光芒。这看似简单的一幕,却恰恰是陕西省总工会“工”益心理工程润泽万千职工心灵的一个生动缩影。这面锦旗就像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了新时代工会工作发生的深层次变革。当陕西省总工会决定把“工”益心理工程纳入到服务职工的体系之中时,当心理咨询如同“精神氧气”一样开始滋润产业工人的心田时,我们所目睹的已经不仅仅是职工个体心理状态得到改善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这其实是中国工会组织在新时代积极转型升级的一次生动实践。这项能够惠及万千职工的心灵工程,非常生动地诠释了“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也完美地展现了工会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工”益心理活动有着非凡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突破了传统帮扶所存在的物理边界。从线下举办的讲座一直延伸到云端课堂,从单纯的压力管理拓展到家庭关系的调解。工会组织就像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改革者,以“心理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模式,精准地对接职工深层次的需求。当建筑职工在认知偏差游戏里重新去理解沟通的艺术时,当客运站职工借助“情绪色卡”实现自我觉察的时候,这些看起来似乎很细微的改变,实际上却标志着工会服务从物质帮扶向着精神滋养的战略升级。这项工程还有一个非常可贵的地方,那就是构建了一个多方协同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体系有着强大的专业支撑,是由数十位专业心理咨询师组成的讲师团来提供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新媒体平台发挥传播赋能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工会搭台、专业唱戏、职工受益”的良性机制。特别是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到服务范畴的规划,这一方面体现了服务对象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更彰显了工会组织在劳动关系发生变革时的前瞻视野。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看,“工”益心理工程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心理疏导本身。当数以万计的职工掌握了情绪调节的技巧,当237个温暖的故事引发了2万次心灵的共鸣时,我们看到的是一支更加具有幸福感和归属感的产业工人队伍正在茁壮成长。这既是对“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国家战略的基层响应,也是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就像那面锦旗所昭示的一样,当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的“心灵港湾”的时候,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就有了最为坚实的情感基础。陕西省总工会在这方面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新时代,工会工作不仅仅要做好权益维护的“守夜人”,更要当好心理健康的“摆渡人”。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工会组织能够从这里获得启发,让心理服务成为职工福利的新标配,让“工”字招牌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进程中绽放出崭新的光彩。本文总结了陕西省总工会的“工”益心理工程的多方面意义,包括是工会工作变革缩影、突破帮扶边界、构建协同体系、价值超越心理疏导本身等,强调其对产业工人队伍和工会工作的积极影响,希望更多工会借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