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海河西岸充满生机,4月16日上午9点,一场包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相约上合、拥抱世界”主题的互动活动在河西区委党校报告厅开启。这是河西区2025年人才节系列“西岸人才说”的第一讲。南开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员受邀参加,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且多为95后,讲师团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公益讲座。而听众是河西区第37期青干班学员,多为90后,他们对活动充满期待并提前准备。活动中讲师团成员进行主题分享,青干班学员也结合岗位发言,之后的互动问答专业性很强,最后活动在各方积极展望合作中结束。
暮春之时,草木繁盛,海河西岸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4月16日上午9点整,一场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相约上合、拥抱世界”的互动活动,于河西区茂名道16号的河西区委党校报告厅盛大开幕。这一活动,也是河西区2025年人才节系列活动中的“西岸人才说”的开篇之讲。
此次受邀前来的讲师,均来自南开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他们分别隶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金融学、光学工程等诸多不同的专业领域,而且这些讲师大多都是95后。这个讲师团可不简单,自2012年5月创立以来,始终坚守“秉公能志向,扬青春精神”的理念,将公益讲座送进党政机关,送往街道社区,也送进了校园之中,累计受众人数将近3万人次。而此次的宣讲活动,乃是今年在河西区的开年第一场讲座。在开场白里,讲师团的团长徐子越就这样向大家介绍着自己的团队。
在场的听众们,是河西区第37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他们来自全区的4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其中绝大多数都是90后。
“特别期待能和讲师团的老师互动呢。”“听说这个团队相当厉害啊。”“一定要争取提个问题。”在宣讲还尚未开始的时候,青干班的不少学员就已经提前精心准备好了发言提纲,还列出了一个个问题。
9点15分,宣讲正式拉开帷幕。讲师团成员张欣童以“一带一路”为主题,从历史回顾、政策解读、实践意义等专业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经济体系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了主题分享。通过对“中巴经济走廊”这一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详细地阐释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机制,并且结合当前的形势对未来作出了展望。
在讲台上,讲师们激情澎湃;讲台之下,学员们也是跃跃欲试。“上合峰会在天津举办,我们既要做好东道主,又要当好‘服务员’,必须得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结合各自的岗位工作,来自区商务局的刘偲、区委统战部的孟纯以及来自市场监管局的张博紧紧围绕“相约上合 拥抱世界”这一主题分别进行了发言。刘偲以“幸运身逢伟大新时代 幸运身处河西这方热土 幸运投身经济工作主战场”为题,表示要积极热情地拥抱上合峰会,抓住干事创业的“黄金期”,积极投身到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当中,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里挺起胸膛担当责任,绽放青春的力量。孟纯则以“同心包容,合作共赢”为题,从凝聚思想共识、深化民间交流、优化服务保障这三个方面展现出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发力方向,表示要以上合峰会在天津举办这个有利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全力搭建起中国天津与世界各国的民心相通之桥,积极引导广大海外侨胞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张博则表示,要打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强化市场秩序维护这“三个强化组合拳”,从而有力地回应在峰会召开之际,应当如何彰显大国担当、如何交出满意答案、如何贡献河西力量。
精炼的授课让大家感觉意犹未尽,学员们简短的发言更是挑起了大家想要交流的欲望。在接下来的环节当中,互动式的问答更显专业性和含金量。
“河西区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该如何搭建河西区与沿线国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交流平台,进而通过提升河西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反哺河西区的生态产业发展呢?”刚一开始,来自区生态环境局的马鹏飞就抛出了一个极具专业性的问题。话音刚落,讲师团成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张金叶就给出了参考答案。她说,河西区首先可以结合大气污染防治的先进经验,从“科技创新”“技术 - 产业双驱动”“学术交流”等方面与沿线各国搭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同时,可以建立“一带一路生态云平台”,实现先进治理案例的分享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并且选择重点城市,输出“河西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结合当地的需求改进治理方案。她还认为,河西区可以作为发起方与沿线各国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城市联盟”“碳中和行动联盟”“一带一路生态实验室”等,定期举办生态论坛、高精尖人才交流峰会,全面打造河西的IP,提升国际影响力。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以及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天津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发挥着港口战略资源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之下,河西区要如何依托天开河西园、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陈塘科技商务区等载体,打造出独特的竞争力呢?对于柳林街道宋贺利提出的这个问题,讲师团成员、金融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段星宇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要想实现传统金融、特色金融与新兴金融产业三者均衡发展的战略,可以依托河西区的航运金融优势筹建设计展现天津特色的全国性的新型金融宣教中心,力争在天津发起中国融资租赁学会等全国性的行业组织,确立在国内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领域的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的主导作用。”
活动的最后,讲师团把提问的机会留给了来自陈塘科技商务区服务中心的时嘉琪。时嘉琪提到,2016年,为响应天津市建设“设计之都”的发展目标,河西区打造了“设计之都先行区”,成立了北方设计联盟,联盟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承担了中白工业园、卡洛特水电站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希望能够结合京津冀具体的典型案例,在联盟企业发展、就业机会或者技术升级方面提出一些建议。结合这个问题,段星宇给出了参考答案。他说:“可以发挥河西区设计企业集聚的优势,联动北京设立专家库,形成‘京津设计 河北制造’的模式,同时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以中白工业园项目经验为基础,设定区域设计标准标杆,并且立足‘海河英才’等人才招募计划,广泛吸纳高校团队入驻,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加入设计团队。”
学员们提出的问题精准且有力度,讲师团给出的答案条理清晰。这场持续了90分钟的首场“西岸人才说”活动,气氛活跃且成果显著。在全程观摩了这场互动交流活动之后,河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洪喜表示,今后,河西区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校地之间“握手通道”的建设,通过合作共建、课题共研、理论共学、成果共享等形式,持续为全区青年干部与高校青年学子搭建起学访交流的舞台,谱写校地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南开大学一直都将服务区域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这次活动,是与河西区深化合作的重要契机。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理论宣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如此说道。
【后记】这场以“一带一路”为纽带的思想对话,恰好与上合峰会即将在天津举办的契机形成了共振。当南开大学博士团从专业视角对“中巴经济走廊”“绿色城市联盟”等议题进行解码的时候,河西青干班学员正立足于商务、统战、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岗位,探讨如何以“东道主”的姿态提升城市的能级——从生态治理到金融创新,从设计之都到航运枢纽,每一个回应都暗暗契合着上合峰会“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命题。这场活动不仅展现了校地协同为区域发展积蓄能量的实践智慧,更折射出天津以“一基地三区”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层逻辑:当“海河英才”计划与“上合智慧”相遇,当高校理论创新与基层治理经验碰撞,这场“人才交响”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峰会写下生动的注脚,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河西实践标注上开放的基因。
最后,让我们共同相约上合,拥抱世界!(郝培杰)
暮春时节的河西区举办了一场重要的人才互动活动,这是2025年人才节系列“西岸人才说”的第一讲。南开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与河西区青干班学员积极参与,讲师团分享专业知识,青干班学员结合岗位发言互动。活动中的问答环节专业性强,涉及多个领域的发展问题。此次活动体现了校地合作的成果与前景,也反映出与即将举办的上合峰会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关联,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并展现出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