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栗:创新模式让荒坡孕育致富希望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桥头村的发展变化。谷雨时节的桥头村,果园里的琵琶树果实累累,村民忙着给果实套袋。这片300余亩的果园曾经是荆棘遍地的荒山,通过‘村集体+村民’合伙制,筹集资金改造为果园,还成立了合作社。如今果园产出多种时令水果,提供了不少季节性岗位。果园里有经验丰富的‘土专家’指导生产,并且村里还打算抓住新机遇进一步发展旅游、延伸产业链等,这片曾经的荒坡见证着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

谷雨时节,倘若走进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桥头村,就会看到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青山延绵起伏,翠色欲滴,在这片葱郁之间,一株株琵琶树长得极为茂盛。那琵琶树上的果实啊,挂满了枝头,果实上布满了细密的绒毛,透着一种青涩的气息。此时,村民们正熟练地将浅黄色的纸袋套在青果之上。一位村民一边手脚麻利地忙碌着,一边热情地介绍道:“给果子套袋好处可多了,这样能让果子少受虫害的侵扰,长出来的果子表皮更加光洁,到时候卖的时候啊,每斤的价格能比不套袋的高出不少钱呢!”只见村民的手指灵活地翻动着,那一串套袋的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十分顺畅。

你或许难以想象,眼前这片面积达300余亩的果园,曾经是荆棘丛生、荒芜一片的山坡。村干部彭春华站在那里,手指向远处那一片连绵不断的果林,心中满是感慨地说道:“我们村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呢。通过‘村集体+村民’这种合伙制的方式,大家齐心协力,筹集到了100万元的资金,然后成立了上栗县萍水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就靠着大家的努力,硬是把这片荒山改造成了如今这样一个四季都飘着果香的‘花果山’。”现在啊,琵琶、杨梅、桃子等各种各样的时令水果,就像约好了似的,一个接着一个上市。周边的村民可受益了,因为这果园为他们提供了季节性的工作岗位,数量多达10余个呢。

在果园的深处,有一位71岁的老人钟水平,他正在耐心地指导村民们套袋。这位老人可不简单,他可是有着多年果树种植经验的“土专家”,现在是合作社里备受尊敬的“首席技术员”呢。他的工作内容可丰富了,像果树的剪枝、除草、施肥,还有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都由他负责。说起果树高产高质的技巧,钟水平老人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这果树修剪啊,得遵循‘去密留稀、去弱留强’的原则。主枝要是南北走向的话,采光就会很充足,侧枝东西分布的话,通风就好。这样一来,果子就像是住在阳光房里一样,长得能不好吗?”在他专业的技术指导下,今年琵琶的产量预计能够突破4万斤呢。

彭春华充满憧憬地介绍说:“这果园的发展只是我们迈向富裕的第一步。”原来啊,他们正在紧紧抓住东源水库建设这个难得的发展新机遇,打算联合周边的村子一起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呢。与此同时,合作社也有着长远的规划,那就是要延伸产业链,发展林下生态养殖,这样就能产出更多优质的农产品,从而为乡村产业振兴添砖加瓦。

夕阳渐渐西下,余晖洒在那已经套袋完毕的果园上,果园像是被披上了一层粼粼的银光。曾经那荒芜的山坡上,如今这些青翠的果树正悄悄地孕育着金色的希望。这片曾经沉睡、如今焕发生机的土地,它见证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当充满创新精神的实干遇到了绿水青山,那些沉睡的资源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致富的“绿色银行”。(欧阳林、柳嘉乐)

文章讲述了江西萍乡上栗县东源乡桥头村从荒山到果园的转变历程。通过‘村集体+村民’合伙制改造荒山为果园,有‘土专家’助力生产,现在水果上市带来收益和岗位。而且村里还计划进一步抓住机遇发展旅游、延伸产业链等,这一过程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地的有效实践,是创新实干与绿水青山结合创造财富的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1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