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的危机局势,从美军空袭也门造成人员伤亡开始说起,深入探讨这场危机的根源,包括也门内战的情况,以及美军空袭背后的多重目的,如敲打伊朗、暗示沙特等。还会提到阿曼这个神秘的“第四国”介入带来的新变数,沙特的复杂心态、胡塞武装的应对措施以及特朗普面临的双刃剑局面,最后分析这场危机的结局取决于伊朗反应、沙特决心和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等多个变量。
也门首都萨那的夜空再度被爆炸声响彻。在4月20日的凌晨时分,美军战机投下的炸弹于市中心的市场猛然炸开。刹那间,12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30多人被炸得血肉模糊,只能无助地躺在那片废墟之中。胡塞武装的卫生部门紧急将伤亡数字公之于众,试图用这些流淌的鲜血在舆论场上刺痛美国,然而五角大楼的轰炸机却毫无减速之意。这已然是美军连续第三日空袭也门了,沙特边境的装甲部队也是蠢蠢欲动。更为严重的是,有第四个国家突然打通了伊朗向胡塞武装输送导弹的秘密通道,就好像中东这个火药桶的引线,正被特朗普政府一点一点地引燃。
这场危机的根源要追溯到也门内战。2014年的时候,胡塞武装推翻了总统哈迪,随后沙特带着阿拉伯联军进入也门进行“维和”。可结果呢,沙特联军被胡塞武装打得狼狈不堪。沙特军队装备着先进的F - 15战机和M1A2坦克,却被手持AK和RPG的胡塞武装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沙特的石油设施还被导弹炸得火光冲天。10年过去了,也门战场成了沙特的“耻辱柱”,同时也成为了伊朗牵制美国的“战略支点”。
如今美军突然参与空袭,表面上是为了红海航运的安全,实际上这是特朗普政府的一石三鸟之计。其一,是为了敲打伊朗,迫使伊朗回到核谈判桌;其二,是向沙特传达某种暗示,就好像在说“该你上场补刀了”;更为关键的是,美国想要借助地面战来消耗胡塞武装的实力,顺便测试一下伊朗的反应。但是华盛顿方面低估了胡塞武装的韧性,更没有料到会有第四个国家突然介入。
这个神秘的“第四国”就是阿曼。这个位于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小国,悄悄地开放了马斯喀特港,使得伊朗的货轮能够堂而皇之地在那里卸下导弹和无人机。据消息人士透露,阿曼这么做有着自己的两个小算盘:一是想要趁机扩大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二是向美国索要更多的经济援助。然而,阿曼的如意算盘可能要落空了,因为胡塞武装得到新武器之后,已经在红海布设了水雷,甚至还威胁要袭击美国的航母。
沙特此刻的心情极为复杂。看着美军空袭胡塞武装,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心中难免有些痒痒的,这对沙特来说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复仇机会啊。可是沙特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让人担忧。2015年的时候,沙特联军带着15万士兵和100架战机进入也门战场,结果被胡塞武装用游击战拖得疲惫不堪。沙特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的军费,可是连自己的首都利雅得都被导弹光顾过。现在如果再打地面战,沙特士兵是否敢跨过边境线都是个大问题。
更为致命的是,胡塞武装的“必杀令”正在产生影响。胡塞武装的发言人叶海亚警告阿拉伯国家:“要是敢帮助美国攻打也门,我们的导弹将会把你们的石油设施变成一片火海!”这可不是在吓唬人。2017年的时候,胡塞武装就发射过射程达800公里的弹道导弹,虽然被沙特拦截了,但这足以证明他们的打击能力。现在有了伊朗的新型导弹,胡塞武装完全有可能把利雅得变成第二个加沙。
对于特朗普来说,这场危机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他能够压制住伊朗,让伊朗接受“限核”协议,那么他的连任竞选就多了一个筹码;但要是激怒了伊朗,导致中东全面战争爆发,那么他的政治生涯可能就会就此终结。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空袭越是猛烈,胡塞武装获得的支持就越多。也门民众原本对胡塞武装的高压统治有所不满,可是美军炸死平民的画面一经传开,民众的反美情绪瞬间高涨,胡塞武装反而成为了“抵抗英雄”。
现在最应该感到紧张的当属以色列了。胡塞武装已经宣称要袭击以色列的船只,而伊朗正在通过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民兵,在多条战线上对以色列进行牵制。如果也门战场失去控制,以色列可能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这也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紧急给特朗普打电话,要求“速战速决”的原因所在。
这场危机的结局取决于三个变量:伊朗的反应、沙特的决心以及美国国内的政治博弈。如果伊朗加大对胡塞武装的援助,而沙特又不敢真正参战,那么美军可能会陷入像越战那样的泥潭;如果沙特硬着头皮下场参战,胡塞武装的导弹雨可能会让沙特的经济崩溃;而如果特朗普在核谈判中做出让步,这场危机或许会突然降温。但不管怎样,也门人民又要在战火中度过一个充满苦难的夏天了。
本文总结了也门危机的现状与根源,包括美军空袭、各方势力介入以及背后的利益考量。阐述了美军空袭背后特朗普政府的多重目的,阿曼介入带来的变数,沙特的纠结心态、胡塞武装的反击以及特朗普面临的政治风险,同时指出以色列的紧张处境,最后点明危机结局取决于伊朗、沙特和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等因素,整体反映出也门局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以及这场危机对中东局势的重大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