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3日安徽芜湖,海螺集团与华为合作发布了“AI水泥建材大模型”,有340余位来自政府、行业、企业的嘉宾现场见证。这一模型作为建材行业首个大模型,标志着我国水泥领域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2024年4月双方启动模型建设,利用华为云相关技术梳理众多场景,构建云边协同人工智能体系。目前该模型已在质量管控、生产优化等5类40余个场景有成果落地,如质量管控中熟料强度预测准确率超85%等。海螺集团董事长认为此模型为水泥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方案,未来双方还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数智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应用。
4月23日,于安徽芜湖,海螺集团与华为携手发布“AI水泥建材大模型”(下文简称为“大模型”),这一盛事吸引了政府、行业、企业等方面多达340余位嘉宾亲临现场见证。
这个刚刚发布的AI大模型可不简单,它可是建材行业中首个这样的大模型呢。它的问世,无疑是我国水泥领域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新起点,意味着我国水泥领域在数字化的进程中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回顾2024年4月,海螺集团就和华为开始携手启动这个大模型的建设工作。他们依托华为云盘古预测、视觉以及自然语言大模型技术,精心梳理出从矿山开采一直到包装发运全流程里的15类200余个场景。然后,双方构建起云边协同的人工智能体系,通过这个体系,数据能够进行实时分析并且可以自主学习,这样就大力推动了生产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升级。
当前,这个大模型已经在多个方面落地生根并取得成果。在质量管控、生产优化等5类40余个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质量管控方面,大模型的表现相当出色,它对于熟料强度的预测准确率能够超过85%,凭借这一准确率,就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实时调控”。在生产优化环节,大模型对窑炉控制参数进行自动推荐,这一举措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缩减,足足缩减了50%,同时标准煤耗也下降了1%,按照这个数据计算,每年能够减少6318吨的碳排放量。在装备管理方面,大模型依靠视觉大模型能够完成28类场景的无人巡检工作。在安全生产方面,大模型可以实现95%的异常识别准确率。还有智能问答系统,它就像员工的“数字助手”一样,为员工提供便利。
海螺集团董事长杨军明确表示,这个AI大模型为水泥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海螺方案”。这个方案有着巨大的潜力,它将有力地推动传统的水泥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大步迈进,从而带动整个行业整体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望未来,海螺集团和华为都有着清晰的规划,他们将持续不断地深化彼此之间的合作,积极推动数智技术在水泥、建材以及传统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加速整个行业朝着高端化升级的进程。(记者 孟一凡 段玉)
本文总结了海螺集团与华为合作发布“AI水泥建材大模型”的事件,包括发布的时间、地点、见证者。阐述了该模型作为建材行业首个大模型的意义,回顾了模型建设的过程。还详细介绍了模型在多个场景下的落地成果,如质量管控、生产优化等方面的成效。最后提及海螺集团董事长对模型的评价以及双方未来继续深化合作的计划。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