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在2024年4月25日召开的“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新闻发布会上所通报的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包括各类销毁活动、专项打击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营造营商环境、部门协作以及宣传引导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
4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举办了“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新闻发布会,人民网呼和浩特4月25日电 (记者 张雪冬)对此进行了报道。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内蒙古公安厅通报了2024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在保护知识产权与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方面的工作成果。
2024年期间,内蒙古全区开展了一系列的销毁活动,总共举办了11次。在这些活动中,被销毁的商品数量众多,多达6万余件,其总重量达到了12.5吨,总货值更是有1406.2万余元。这些商品种类繁杂,包含假劣服装鞋帽、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烟酒、汽车用品、儿童玩具、农资产品以及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物等类别。而且,相关部门还进行了近百次的新闻报道,这一举措全面地向社会展示了公安机关的打击成果,极大地强化了警示震慑的作用。
在专项打击行动方面,全区各级环食药侦部门以公安部“昆仑”专项行动为引领,全面推进多项专项行动。例如“打击非标油”“打击整治制售伪劣燃气具”“青少年版权保护”“剑网2024”“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电动车安全隐患整治”“打击院线电影盗录传播”“打击侵犯商业秘密、专利权、商标权犯罪”“农资打假”“净风”“肉制品犯罪集中打击整治”“两超一非”等专项行动。截至当下,全区公安机关在涉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领域的刑事案件破获量达到了83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31名,涉案金额高达8.6亿余元。
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方面,全区各级环食药侦部门将关注点放在制售假冒伪劣、侵权盗版、侵犯商业秘密等较为突出的犯罪上,同时也关注成品油、城镇燃气、居民用电安全等方面。在侦破侵犯商标、专利、著作、商业秘密等类型的案件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案件数量同比增长了1.5%。
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全区各级环食药侦部门依据自身职能职责,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企业的模式,努力畅通警企沟通的渠道。在全区推行警企服务站、助企“面对面”等做法,并且分级分类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和专利密集型产业园区构建警企协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旨在强化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解决企业生存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方便举报投诉,促使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到目前为止,各盟市公安局环食药侦部门在产业园区、名优企业建立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络站点数量已经增加到了57个,其中包含1个国家级产业园区、2个自治区级产业园区以及54个像伊利、蒙牛、蒙草等这样的重点企业。
在加强部门协作方面,全区各级环食药侦部门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2023年签署)的要求,不断强化与行政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同时加强与检法机关的沟通协调,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实现无缝衔接,从而形成强大的打击合力。2024年,全区各级环食药侦部门持续完善内外工作机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同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累计开展的次数超过了200次,检查的各类场所企业数量达到1300余家。
在开展宣传引导方面,为了积极鼓励社会公众踊跃举报违法犯罪行为,2024年1月,自治区公安厅与财政厅共同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犯罪线索举报奖励办法》。这一办法是全国首个省级公安机关制定的环食药领域专项举报奖励工作制度,为公安机关打击环食药知领域的违法犯罪提供了制度支撑与经费保障。
展望未来,内蒙古公安机关将进一步细化落实《关于支持服务保障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若干措施》,紧紧围绕“五大任务”职责分工的落实、“六个工程”服务举措的实施以及“六个行动”目标任务的全力保障,秉持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违法犯罪一律依法惩治的原则,严厉打击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犯罪,以及侵犯地理标志和“蒙”字标品牌,制售假冒伪劣电动车、电池、燃气产品、“瘦身”电缆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做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以高水平的安全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在2024年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从各类销毁活动、专项打击行动到营造营商环境、加强部门协作和宣传引导等,成果显著,未来还将继续努力,从多方面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为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