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文化宫:职工业余生活的多彩港湾 长春文化宫:职工文化服务的多元与精彩

吉林省长春市总工会依托工人文化宫为职工构建高质量文化阵地,通过建设“圈层式”服务阵地、提供高质量服务供给、多元化服务项目以及利用数智网络等方式,为职工提供文体培训、文化活动等服务,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提升职工技能,“解锁”职工“幸福密码”,并且提到了未来的发展规划。

在长春市,每天下班后的工人文化宫宛如一个热闹的欢乐场。“跟着我的节拍我们再跳一遍”“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颜卿《多宝塔碑》的基本笔画”“在蛙泳中,双手需要向外推开,然后向内划水,再向外推开,如此反复进行”……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众多职工群众被这里的各类文体培训课程所吸引,纷纷前来学习。职工高杰深有感触地表示:“工会开设的培训课,那可真是太棒了。它不仅仅充实了我们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还为我们搭建了技能学习、艺术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从中受益很多。”这仅仅是长春市总工会借助工人文化宫为职工打造高质量文化阵地,探索职工“幸福密码”的一个小小缩影。长春市总工会积极建设“圈层式”服务阵地,让职工服务既实在又高效。他们深入挖掘和全面整合工人文化宫的文化资源,将各类文体活动、文体培训作为落地的载体,以公益、普惠、多元的方式,给全市职工送上一份“美好生活能量包”。依靠“幸福汇”工会驿站阵地资源,充分发挥文体协会的作用,采用“1 + 5 + N”的服务模式。各个协会依据驿站的功能特性和自身优势,首先选定1家工会驿站常态化地开展专业化文化活动,进而辐射带动周边5家工会驿站开展文化服务,各个协会之间互补轮换。在2024年,文体协会深入功能型工会驿站开展戏曲、集邮、摄影、书法、绘画等“幸福汇”公益讲堂多达213期,服务职工群众达到8000人次,成功塑造了“工会驿站 + 文化”的新型服务模式。在高质量服务供给方面,成果既有新意又有创意。通过强化专职人员、优化兼职人员,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文体培训师资队伍。依靠公开招募、基层推荐、赛事选拔等多种途径,去年招募了232名文体活动引导员。而且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引导员的专业水平和活动组织能力,积极组织引导员参与艺术节和“幸福汇”公益讲堂的各项活动。提供多元化服务项目时,职工培训既重技能又有趣味。着眼于新时代职工文化学习和技能提升的实际需求,充分整合阵地和社会资源,运用错时服务的方式灵活安排培训时间,为广大职工开办书法、绘画、朗诵、声乐、舞蹈、运动健身、技能提升等专业化、系统化、多样化的培训课程,为职工搭建起技能提升、素养提高、才艺培养的崭新平台。2024年,开设职工及职工子女书画、声乐、舞蹈、球类、游泳等文体培训312班次,培训学员8000人次。同时,充分利用数智网络也是长春市总工会的一大举措。去年创作发布“工小圈日常”短视频作品126期,大型活动直播12次,播放量达到137.5万人次;录制发布“惠工直播间”课程50期,观众人数达20万人次;“跟我学系列”短视频课程30期,总播放量达15万人次,线上服务职工人数创下新高。职工李女士就是培训课的一位受益者。她开心地说:“学一门乐器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在工人文化宫报名了钢琴课,每天下班都会过来上课。这里的老师非常有耐心,即使像我们这种零基础的学员也能听懂,现在我已经可以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了,这种感觉特别有成就感。”李女士的生活因为这一堂堂充满含金量的钢琴课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八小时”以外职工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到假期孩子的托管培训,长春市工人文化宫已经成为职工心中的学校和乐园。展望2025年,长春市总工会将继续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为目标,依托工人文化宫广泛开展职工群众文体活动,全力助推工会服务圈建设,确保完成全年重点工作目标,努力争取全年接待服务职工达100万人次。

长春市总工会通过文化宫开展多种服务,包括构建“圈层式”服务阵地、高质量服务供给、多元化服务项目、利用数智网络等,满足职工文化学习、技能提升等需求,丰富业余生活,在过去取得诸多成绩的基础上,未来还将朝着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扩大服务规模等目标继续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345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