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案件:受害者家属维权的艰难之旅与司法公正性的审视,陆丰打人案异地重审:能否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一起发生在陆丰的打人案件,这起案件自2018年开始历经诸多波折,涉及监控录像丢失、鉴定结果差异巨大、受害者家属维权被关、死亡报告出错等一系列问题,案件目前异地重审,尚未宣判,该案件引发了对当地司法系统的信任危机等多方面影响。

近期,媒体曝光了一起发生在陆丰的打人案件。这一案件的故事要追溯到2018年10月初。当时,一名25岁的男子(也就是本案的受害者)来到一位女士(受害者姐姐)经营的火锅店帮忙。然而,因为车辆停放的问题,他与两名男子产生了冲突,结果被殴打受伤。

随后,一系列诡异的事情便接连发生。案件发生之后,当地派出所按程序到火锅店取走了监控记录,这本是调查案件必须的流程。可当监控硬盘被归还的时候,其中记录打人场景的部分却离奇消失了。好在受害者姐姐比较谨慎,提前拷贝了一份,才不至于让关键证据彻底缺失。

受害者经过当地司法鉴定,结果被判定为轻微伤,而打人者仅仅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

可是,受害者家属对此结果并不认同。受害者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只是轻微伤呢?于是家属自行联系暨南大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达到了七级伤残。两者之间的鉴定结果相差如此之大,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当地的鉴定存在猫腻。

受害者的姐姐踏上了艰辛的维权之路。但令人气愤的是,在维权的过程中,姐姐竟然被当地有关部门关押了13天。

20个月后,受害者不幸离世。当地社区服务中心出具的死亡报告称死亡原因是脑瘤,但是尸检报告却不见踪影。到了2022年1月,当地检察院立案追诉,打人者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处一年半。

不过,在受害者家属看来,这分明就是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所以他们的维权行动依然在继续。到了2024年10月,案件受到重视,但又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报告单位将死亡原因从“脑瘤”更正为“脑疝”,并且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为“看错了”。这样的工作态度实在是难以让人接受。

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律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当地派出所的所长与打人者是叔侄关系,按照规定,他应该回避这个案件的办理,可是该所长却在案发后七天之后才迟迟回避。

别说是七天,哪怕是七个小时都是不被允许的。这种明显的违规操作,当时却被忽视了,这实在是让人细思极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律师还受到了威胁,由此可见案件背后的阻力是非常大的。

从姐姐维权被关,到打人者的处罚从行政拘留到判刑,从死亡报告的错误到监控视频记录的消失,从律师介入受到威胁,这整个过程中充满了谎言、包庇以及不规范的操作,这些荒诞的现象严重冲击了司法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性,实在是令人叹息。

这个官司一拖再拖,经历了一审、重审、二审、再审,可是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将近六年。

当时涉及这个案件的相关人员,有的已经退休了,也有的因为违纪被查处了。

终于,这个案件迎来了曙光,有了重大的转机。2025年4月25日,这个案件在陆河县人民法院异地重审,不过目前还没有宣判。

据说,打人者仍然毫无悔改之意,甚至还扬言要起诉受害者姐姐诬告。这真的是嚣张跋扈惯了,本性难改啊。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嚣张呢?是因为无知所以无畏,还是有什么底气才敢这样无法无天呢?

这个案件能够异地重审,这充分表明当地对这个案件是非常重视的,受害者姐姐多年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应有的回应。这位姐姐的刚毅令人钦佩。

从影响方面来看,公众在心理上对当地司法系统的不信任恐怕是难以避免的,而且这种不信任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得到修复。就像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样,当地的形象也必然会受到一些以偏概全的影响。如果这个案件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话,对当地官场来说,无疑会是一场不小的震荡。

最后结果到底会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

这起陆丰打人案件历经多年,从案件发生时的冲突,到后续一系列的不正常现象,如监控丢失、鉴定差异、家属维权受阻等。这些问题背后可能存在司法不规范、人员违规操作等情况,虽然案件迎来异地重审的转机,但之前的种种已经让公众对当地司法系统产生不信任,也可能影响当地形象。案件的最终结果还未可知,值得持续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366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