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坝羊镇有着“高原茶乡”的美誉,其以“以茶振兴乡村”为目标,构建了“茶、树、山、链”四位一体发展格局,达成生态茶园规模化、茶产业链条体系化、品牌效益凸显化的“三化”发展模式。同时,紫云法院在坝羊镇第二届采茶节举办之时,结合“4.15”国家安全教育日,深入茶山、企业、集市开展“法润茶乡”系列行动,干警们化身“采茶姑娘”进行差异化普法,发放普法资料、解答法律咨询等,这一跨界守护收获了茶农、企业、商人的认可,体现了紫云法院用司法温情守护茶乡的方方面面。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坝羊镇,位于黔中腹地,那里气候温润,云雾常常缭绕其间,享有“高原茶乡”这一美好的称誉。在近些年的发展进程中,坝羊镇把目光紧紧锁定在“以茶振兴乡村”这个目标之上,精心构建起了“茶、树、山、链”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从而催生出了极具特色的“三化”发展模式。
先看生态茶园规模化这一板块,坝羊镇已经成功建成标准化的生态茶叶基地达4.3万亩之多。这意味着什么呢?全镇1.2万余人,平均下来每人都能拥有2亩茶园。站在远处眺望,那连绵不断的茶山就如同绿色的绸带一般,在群山中徐徐铺展,形成一道极为壮观的景象。
再瞧茶产业链条体系化方面,坝羊镇积极培育茶叶企业、合作社,数量多达22家,并且建成了10家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从茶叶的种植源头,到中间的加工环节,再到最后的销售市场,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最后是品牌效益凸显化,坝羊镇的“坝羊毛尖”成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这一认证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坝羊毛尖”增添了无尽的光彩。凭借这一品牌优势,其年产值突破了2.8亿元,茶产业就像一台强劲的“金色引擎”,有力地推动着乡村振兴的步伐。
正值“坝羊镇第二届采茶节”盛大举办的时候,紫云法院紧紧围绕“一站式法律服务 全链条生态守护”这一主题,同时巧妙结合“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在4月13日这一天,深入到茶山、企业、集市等各个地方,全面开展“法润茶乡”系列行动,为春茶采收季注入满满的法治动能。
法院的干警们仿佛变身成为“采茶姑娘”,他们手中的竹篓里装满了国家安全知识卡。在新山村那千亩茶园之中,“设立流动普法点”。针对采茶工、茶企负责人、茶商这三类不同的群体,展开差异化的普法活动。他们着重宣传民法典、国家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法律知识,精心制作了“采茶季法律风险”宣传手册,向采茶的群众发放普法资料多达300余份,覆盖的茶农人数达到600余人次,并且还在现场解答法律咨询13件。
这场别具一格的“左手提茶篓,右手握法槌”的跨界守护行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听到了茶农们发自内心的声音:“以前总觉得打官司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情,现在法官都来到地头帮我们解决问题,真是太省心了!”企业也对此次行动赞不绝口:“法庭不仅仅帮助我们避免一些风险和陷阱,还教会我们如何构建防范风险的壁垒,安全感简直爆棚!”商人们也给予了肯定:“以前签订合同就靠口头约定,现在才明白‘白纸黑字’才是真正的护身符啊!”大家都对这次开展的法治宣传活动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之情。
守护,就像是一个永远不会落幕的约定。从茶芽刚刚开始绽放,到春茶装满竹篓,从法治宣传的开展,到生态环境的守护,紫云法院始终用司法的温情精心编织着一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一直与青山的节奏保持同频,与民心的跳动产生共振。人民所渴望的司法服务,其实就体现在每一份合同的正规签订、每一棵茶树的依法保护、每一次买卖的文明守约之中。
本文总结了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坝羊镇的茶产业发展成果,包括“三化”发展模式。同时讲述了紫云法院在坝羊镇采茶节期间开展的“法润茶乡”系列法治行动及其积极影响,包括对不同群体的普法、解答法律咨询等,这些行动收获各方好评,体现了司法对茶乡发展在法治方面的守护与保障。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