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正是闯的年纪!“老顽童”黄永玉新作展来沪

90岁正是闯的年纪!4月16日起亮相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汇聚彩墨、版画等200余件作品,竟都是他90岁之后创作的。活到99岁的黄永玉,生前就在筹备这个展览,原本应为其百岁画展,他为此专门精心创作了一批新作,九十七八岁的时候,每天依然要画七个小时以上。

《玉簪花》

“上海叙事”勾勒黄永玉对上海独一份的深情

“这辈子,我最倾心的地方莫过于上海了,眼看一百年过去。”“我永远喜欢上海,虽然我年轻时代的生活无一天不紧张,不艰苦,我仍然怀念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替代。”黄永玉在撰文中对上海的好些热辣“表白”,构成展览意味深长的引子:“要到上海来”。楼思岑向记者透露,黄永玉在上海生活过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他却毫不掩饰对于上海独一份的深情,并且在上海的这段时日,也的确深远地影响了他的人生。因此,此次展览凸显“上海叙事”,与此前三站巡展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打相打”系列

14幅一组的摔跤题材作品,挂满了一整面墙,寥寥数笔,尤为鲜活,精准抓取摔跤手的一招一式:揣、披、穿腿、躺刀、反夹颈摔、抱单臂摔……策展方为这一系列取了一个生动的上海名字——“打相打”。这正是曾令黄永玉印象深刻的一个词汇。“高尔基的小说《人间》中有一段街坊妇女的对话:‘我最喜欢看人打相打。’楼适夷先生用浙江方言翻译这一段话,带有浓浓的地方色彩,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黄永玉曾写到的这段回忆,出现在毗邻展品的墙面上,成为有趣的“画外音”。

《世上难得醉夫妻》

画面喷薄的生命力与透着幽默哲思的文字彼此碰撞

除了为人熟知的生肖、荷花题材,展览更向人们呈现高龄黄永玉艺术探索的广度。并且,他的众多画作凝结着“画为形,文为魂”的创作哲学,画面喷薄的生命力与处处透着幽默哲思的题跋文字彼此碰撞,别有一番滋味。

《李时珍先生随想》

“老先生有部分作品,似乎为的就是‘炫技’!仿佛在跟大家说:‘看吧,我可以画得如此精细,手就是不抖!’”楼思岑笑言。她所指的,是一批白描作品,画面被细若游丝般的线条布满,繁而不乱,颇见功力。例如,在黄永玉创作于97岁的《李时珍先生随想》中,他不仅精心描绘想象中的李时珍,还在主体人物周边用墨线勾画了数十种植物、昆虫和药材。密密麻麻的画面题跋,是以蝇头小楷书就的近千字随想。99岁时所画的《一枕万响围》,线条更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幅画作黄永玉费时20天完成,画的是一人闲卧于荷塘,听雨打荷叶“万响围”,灵感来自周敦颐的《夜雨书窗》,只不过把芭蕉换成了荷叶。他甚至不忘在题跋中俏皮地炫耀一番:“小字不是显摆字好,而是显摆眼睛,不然你来试试?”

《今夜》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75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