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6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中心上演的《茶花女》相关情况,包括么红身兼演员和导演、对该剧的创新呈现方式、舞台设计理念、对年轻演员的培养,以及该版《茶花女》对北京歌剧版图的拓展等内容。
中新网北京4月17日消息,4月25日与26日,威尔第的经典歌剧《茶花女》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中心的舞台上进行演出。中央歌剧院的副院长、女高音歌唱家么红,她可不只是要在这个舞台上扮演薇奥莱塔这个角色,而且还首次担任导演,为广大观众展现她心中所理解的《茶花女》。
《茶花女》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引进的首部西洋歌剧,它承载着好几代人关于浪漫与悲剧的共同记忆。在16日举办的演出发布会上,么红说,之所以选择《茶花女》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那就是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她解释道:“第一部戏肯定要有观众基础才行,《茶花女》就恰好是这样一部剧。威尔第的音乐超级经典,观众对剧里的情节也都非常熟悉。”
么红介绍,这一版的《茶花女》在去掉一段男声合唱,并且把女声合唱改成女高音独唱之后,对威尔第的音乐是没有做任何其他改动的。为了让歌剧能更接近大众,么红在这次演出里大胆采用“轻量化”的舞台呈现方式,把演员阵容削减到只有6个人。这种简约的舞台呈现,抛弃了传统歌剧那些复杂的实景装置,能让观众更加专注于歌剧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魅力。她很坦率地说,歌剧是一种欣赏门槛比较高的艺术,只有让大众更容易接受,才能让更多的人喜爱上这门艺术。
这部剧的视觉总监高广健,在舞台上也遵循简约抽象的设计理念,强调“以少胜多”。他通过简洁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在舞台上,高低错落地悬挂着一大一小两个画框,这两个画框既可以当作门,也可以是窗户或者镜子,这样就把舞台分割成不同的空间。LED霓虹灯的加入,大大提升了舞台的现代感。并且,利用灯光的层次和高饱和色彩的转换来实现场景的转换,细腻地展现主角内心世界的变化,增强舞台的视觉感染力。
作为中央歌剧院的副院长,么红在推动歌剧艺术传承的同时,也特别关注年轻演员的成长。她表示:“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青年演员,他们缺的是机会。”在这次的《茶花女》演出里,除了选择有经验的成熟艺术家,像男高音薛皓垠和男中音孙砾、张鹏之外,徐森、王艺清、李昊媛、李欢、孙嘉璐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年轻后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石景山版”《茶花女》极大地拓展了北京的歌剧艺术版图,它不仅给当地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还为北京城的歌剧舞台开辟了新的阵地,让歌剧艺术的影响力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即将在石景山区文化中心上演的《茶花女》相关情况。包括么红身兼多职对《茶花女》进行独特呈现,在音乐处理、舞台呈现、演员阵容等方面的创新,视觉总监的舞台设计理念,对年轻演员成长的关注,以及该版《茶花女》对北京歌剧版图的拓展等内容。这些都体现了在传承歌剧艺术的同时进行创新发展的理念。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