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从谷雨作为花信风之终开始,介绍了谷雨的三候花,着重讲述了对楝花的印象,然后由此联想到家乡的槐花,详细描述了与槐花相关的童年趣事,如吃生槐花、打槐花、蒸槐花等,还探究了古诗中槐树与家乡槐树的不同,最后提到刺槐引入青岛的情况,以及槐花的食用价值,并且讲述了自己网购槐花重温家乡味道的事。
谷雨乃是花信风的最后一站,其有着独特的三候之花,一候为牡丹,那牡丹盛开之时,雍容华贵,尽显王者之气;二候是荼蘼,荼蘼花开,仿佛在诉说着春日即将离去的哀愁;三候则为楝花。
告别了清明时节那乍暖还寒的天气,梨花已经渐渐凋零,牡丹却开得正盛,蔷薇也开始蔓生开来。到了谷雨的时候,春天已经走向了深处,即将结束。在江南地区,古人把花开时吹拂的风叫做“花信风”。按照农历节气来看,从小寒到谷雨,有八气二十四候,每一个候都会对应一种花开,所以才说“风有信,花不误”。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说》里提到:“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谷雨作为花信风的结尾,那楝花的存在也是别有一番韵味。我之前对楝花并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有一年春末的时候,我独自到古猗园去观赏牡丹。当时温暖的风轻轻拂过,我闻到一股馥郁的幽香,时有时无。顺着这股气息望去,在水榭的旁边,浮桥的边上,看到大片雪青与月白相间的小碎花在葱茏的绿叶当中弥漫开来,密密麻麻的,非常壮观。我凑近了用“形色”识花App一辨认,原来是一棵苦楝树。那个时候,最后一季的牡丹即将凋谢枯萎,真的是“客里不知春事晚,举头惊见楝花香”。
仔细嗅一下楝花的香气,其中还夹杂着一丝苦涩,它那一簇簇、一串串的花形,让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槐花。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槐花是一种充满了甜蜜和温暖气息的花。每年农历的三四月间,青岛的槐花就开始吐蕊了,那莹白当中微微透着些许黄绿的花串挂满了高高的枝头,就像云朵一样洁白,又似雪花一般纯净,而且芬芳四溢。蜜蜂和蝴蝶闻到这股香味就翩翩而来,老人和孩子们也都纷纷赶来。槐花不仅长得好看、闻起来香,更是春夏之交时的时令美味。
在吃到用槐花做的餐点之前,我就学会了吃生槐花。我会踩着墙头爬上树,找到最饱满的花串,大把大把地捋下来送进嘴里咀嚼,那种脆嫩鲜甜的感觉在舌尖上不断地迸发出来,这种快感是吃任何蔬菜水果都无法比拟的。奶奶会把晾衣杆的末端绑上铁钩,然后带着我上山去“打槐花”。她每打几下,就会有不少花串纷纷掉落下来,我就急忙把它们捡到竹篮和布口袋里。奶奶从来不会打太多,她说槐花不好保鲜,也要给别人留一些,够我们全家吃一顿就行了。
蒸槐花可是很考验功夫的。奶奶会把槐花放在流水下冲洗,去掉浮尘,然后用力把水分挤干,再拌上一勺蛋清来增加黏度。头箩细面要分次加入,并且搅拌均匀,确保每一粒槐花都能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铺在竹篦子上的时候也要厚薄均匀,不能压实。灶膛里烧的是松果柏枝,奶奶说这样烧出来的火不会太燥,香味也更纯正。当锅盖缝里冒出第一缕白气的时候,整个厨房都充满了清甜的暖意,这种暖意比唐诗里描绘的江南春色还要温润几分。
长大之后读古文,我发现早在西周时期,槐树就已经成为官职的象征了。《周礼·秋官司寇》记载:“面三槐,三公位焉。”从这以后,“槐鼎之位”就被用来比喻宰辅重臣。但是我曾经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古诗里的槐树总是在夏季开花呢?就像白居易在《答梦得闻蝉见寄》中写道:“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在这首诗里,槐花和蝉相伴,好像要一直开到夏去秋来的时候。
后来又读到苏轼的《和董传留别》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这首诗的注释提到,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的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这个时候正好是槐花开放的时候,所以把举子赴考称为“踏槐”。唐朝李淖所著的《秦中岁时记》里说:“槐花黄,举子忙。”这花期、花色,都和我从小就熟悉的不一样,难道此槐非彼槐?经过深入探究之后,果然是这样。
古籍和诗词里提到的槐树,指的是我国本土的国槐,它属于豆科槐属,花期在夏末秋初,花色是淡黄的,花蕾被叫做“槐米”,果实被称作“槐实”或者“槐角”,都可以入药,味道微苦,有清热泻火的功效。而家乡的槐树是刺槐,属于豆科刺槐属,是从海外引进的树种,花期在春末夏初,颜色是白色的,味道很甜,还能产花蜜。
胶东半岛位于北温带,纬度和欧美比较接近,所以在晚清开埠之后,西方人经常把他们国内的树种引进到岛上种植。关于刺槐引入青岛的经过,《山东省志林业志》有记载:“刺槐,又名洋槐。20世纪初,德国强占胶澳期间,曾作为用材种引入,为崂山低山、青岛市区和胶济路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由于刺槐适应性强,很快在崂山中下部和黑松相间并茂,整个青岛也掩映在刺槐绿树之中,故青岛有‘洋槐半岛’之称。”
因为刺槐在家乡随处可见,花开的时候像云朵一样,又甜香如蜜,慢慢地就被当成了本土的树种。有多少在外地的青岛游子像我一样,每到这个季节就想念家乡的“槐花饭”呢?槐花除了可以蒸着吃,还能炒蛋、煮汤、包包子。春末夏初的时候,人体的肝火比较旺盛,血压也很容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槐花能够疏肝明目、清热凉血,非常适合这个季节食用来保健。刚出笼的槐花包子,再配上一碟应季的香椿拌豆腐,佐以半盏雨前茶,这种惬意的感觉,就算是神仙来了也不愿意换。
为了缓解自己的“莼鲈之思”,我在网上购买了从故乡来的、冷链保鲜的刺槐花,按照奶奶教的方法蒸了一屉。不加任何调味料吃了几口,让经过水与火淬炼凝结而成的香甜花魂先沁入肺腑,再沉淀到心底。
文章围绕谷雨花信风展开,先介绍了谷雨相关的花,引出楝花。接着由楝花联想到家乡的槐花,详细描述了与槐花有关的童年回忆、槐花的食用方法等。同时探究了古诗中槐树与家乡槐树的差异,还讲述了刺槐引入青岛的历史以及槐花的养生价值,最后以网购槐花重温家乡味道收尾,展现了花与季节、记忆、家乡情怀的紧密联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