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与肥胖人群减肥的关系,指出减肥困难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还阐述了哪些人群应该注意补充维生素D,包括老年人、居家人群等多类人群,同时介绍了维生素D对身体的诸多好处,如保护心脑、改善情绪等,最后给出了补充维生素D的三种方案。
在大众的认知里,一提到缺乏维生素D,往往会联想到骨质疏松的人群。但实际上,胖人可能也存在补充维生素D的需求。
如果肥胖者在减肥过程中,已经相当严格地管控饮食,并且运动量也达标了,却依旧无法成功减重,那么很可能是身体缺乏维生素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主任、减重医生贾凯提到,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群,随着身体新陈代谢逐渐变慢,脂肪开始增多。这个时候,可以尝试补充像维生素D这样有助于增强代谢的维生素,它能够减少脂肪堆积,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
那么,究竟哪些人群应该着重注意补充维生素D呢?我国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显示,6 - 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18.6%,18岁及以上成人为21.4%。
首先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会逐渐下降。
居家人群由于户外活动较少,阳光暴露不足,这会对维生素D的合成产生影响。
长时间在室内工作的人群,例如工厂或仓库工人、夜班工作者,他们缺乏阳光照射,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
皮肤较暗的人群,因为色素沉着较多,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会受到影响。
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的人群,像是那些久坐、缺乏运动的人,不良的生活方式会使整体健康水平下滑,间接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像糖尿病、慢性肾病、胃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甲状旁腺疾病、肝脏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或者吸收。
肥胖人群也需要注意,因为维生素D是脂溶性营养素,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从而致使血液中的浓度降低,尤其是腰围过大的人更要重视。
接受减肥手术的人群,由于胃肠道减重手术会影响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吸收,所以相关人群应该注意补充。
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包括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地塞米松、利福平、硝苯地平、螺内酯、利托那韦、醋酸环丙孕酮等,这些药物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或吸收。
某些婴儿,如果母亲在孕期或哺乳期维生素D不足,可能导致婴儿维生素D水平低下。
维生素D就像是一个“健康多面手”,它与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除了能够强壮骨骼、影响新陈代谢之外,还会给身体带来其他诸多好处。
在保护心脑方面,维生素D可以调节血压,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如果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心血管病患者早逝风险能够降低30%。
在改善情绪上,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的女性,在补充维生素D之后病情有所好转。这可能是因为维生素D能够改善血清素水平,而血清素对改善睡眠、带来愉悦感非常重要。
在保护母婴方面,怀孕期间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母亲,更容易出现先兆子痫、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等问题,剖腹产的概率也更高。并且母亲缺乏维生素D,孩子更容易患上哮喘等呼吸疾病,肥胖率也更高,补充维生素D可减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
在预防糖尿病方面,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液里的维生素D水平越高,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低,这是因为维生素D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
关于补充维D,专家表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晒太阳是人体获取充足有效维生素D的最佳途径,每天接受大约30分钟的日光照射就能满足需求。
经常食用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也是一种方法。动物肝脏、蛋黄、多脂海鱼(如秋刀鱼、多春鱼、沙丁鱼、三文鱼等)、全脂奶等动物性食物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3,蘑菇等菌类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2。此外,像维生素A、维生素D强化牛奶等一些营养强化食品也富含维生素D,可以适当选用。
合理利用补充剂也是可行的。缺乏维生素D的高风险人群可以先进行筛查(检测血清中25 - 羟基维D浓度),如果确实存在缺乏问题,应当在临床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相关补充剂。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会在体内蓄积,自行补充可能会过量,进而导致中毒。
本文总结了维生素D与肥胖人群减肥的联系,详细列举了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各类人群,阐述了维生素D在保护心脑、改善情绪、保护母婴、预防糖尿病等多方面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补充维生素D的三种方案,包括晒太阳、饮食摄入和合理利用补充剂。这让读者全面了解维生素D对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补充的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