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向雨航)近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成功完成医院首例RC120导航定位机器人辅助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手术,为肺癌晚期患者进行“一针到位”精准穿刺。这一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北大深圳医院在精准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肺癌等肺部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38岁的华敏(化名)半年前左胸部出现不适,有灼热感。最近两个月,左胸部的灼热感明显加重。她到深圳某医院做了检查,CT结果显示,她的左肺下叶有一个实性分叶状肿块,有核桃般大小,考虑为肺部恶性肿瘤并多处转移。对于这个结果,华敏无法相信。她立即来到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希望能更准确地确诊自己的病情。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用于检查肺部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肺部病变的原因,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评估华敏的病情后,为了能够准确获取病变的病理组织,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彭旭兴决定在医院最新引进的RC120导航定位机器人辅助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取样进行病理诊断。
手术当天,彭医生首先根据术前影像,采用俯卧位,用体位固定垫将患者固定好,确保术中身体的稳定性。随后,患者的CT扫描影像被传输至RC120导航定位机器人系统,系统迅速对患者的肺部进行二维图像与三维模型的重建。
根据重建图像,彭医生精心规划并绘制了穿刺路径,确认机械臂执行定位到达病灶的体表上方后,立即进行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等准备操作。紧接着,沿着机械臂末端的穿刺套筒,将活检针精准地实施“一步进针”直达规划定位点。经CT复扫确认,活检针精准无误地到达了规划位置,成功进行了活检取样操作,为后续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
在RC120导航定位机器人的辅助下,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无需调针,实现了“一针到位”的精准定位,且整个过程仅耗时10分钟,在穿刺过程中华敏的状态也非常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华敏属于肺腺癌晚期,且双肺出现了胸膜、淋巴结、骨骼等多处转移。随后,胸外科团队又利用穿刺活检的病变组织给华敏进一步做了基因检测,更精确地为她选择敏感药物进行了化疗和靶向治疗。
RC120导航定位机器人融合了全球首创的CT影像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是一款当前全球领先的国产导航定位系统。
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刘继先介绍,传统活检因为肺部复杂解剖结构、病灶精准定位难题,面临着高风险、低精准的困境,RC120导航定位机器人打破传统诊疗方式,凭借先进的智能导航技术,能直达病灶,精准穿刺,将操作误差缩减至极小范围,相对于传统手工定位而言,显著减少了因反复调整穿刺角度需多次CT扫描而产生的辐射剂量,显著减少反复穿刺次数而增加的出血风险。
同时,该导航定位机器人一次扫描即可完成患者坐标与定位系统坐标系的配准,提前规划穿刺针的行进路线、角度和深度,确保了手术的精确性,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降低了患者的辐射风险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该导航定位机器人不仅用于肺部的穿刺活检,还可用于肺部肿瘤的消融治疗、粒子植入以及肺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等医学应用场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