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运营中,三位“女教头”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她们的采访,展现她们在吸引青年入乡、促进“原乡人”与“新乡人”融合以及推进组团式和片区化运营等方面的策略和成果,揭示乡村运营中的“她力量”。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2025浙江省乡村经营武林大会于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举行,会上诞生了2025浙江乡村运营“十大教头”,其中三位“女教头”格外引人注目。那么,在这一伟大进程里,她们到底有着怎样独特的运营之道呢?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展开了采访。在安吉县,余村和青来集园区运营负责人、安吉绿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文文,2021年因创建浙江省乡村版未来社区回到湖州安吉参与余村服务工作。面对乡村“一老一小”的普遍现象,在大余村建设格局下,她把目光聚焦到了“青年”群体。她形象地说:“把青年吸引到乡村来,就是要找一批像‘孙悟空’一样有能量的人。”余村作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授予的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发出“余村全球合伙人”邀约后,收到了三四百人的咨询,足见青年对乡村的热爱、好奇与期待。丁文文带领团队将“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系统性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合伙人项目达27个,带动入乡青年就业超300人。而且,余村已经形成了长期驻村的“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短期驻留的“数字游民”和“青年共创行动”、灵活参与的“余村云村民计划”这样一条青年“渐进式”入乡发展的路径。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竹田头村运营负责人陶海燕则走“本地化”路线。作为柯桥区女企业家协会理事,她深知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性。她把公司打造成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为方便大学生实习,在市中心配备宿舍、安排接送车辆、提供午餐。她采用“三人制”一家店的方法,即核心成员 + 熟练工 + 实习生,她认为这种组合既能节约经营成本,又能发挥大学生优势。因为年轻人是消费主力军,同龄人更了解彼此喜好,由他们主导一家店效果超出预期。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环云湖组团运营负责人王少华以打造青年乡村创业基地为方向,将占地600平方米的五联集市变为五联众创空间,涵盖咖啡馆、共富工坊、露营地、公益沙龙、青创市集等业态,成功打造“青创五联”项目。他积极与院校合作,让艺术走进乡村,让人才回归乡村,吸引就业创业青年70余人,形成生机勃勃的乡村青年团队。在吸引青年入乡之后,让他们扎根是重要问题。余村推出“英语角”,“新乡人”教村民学英语,村民学习劲头足,村庄也有了国际范儿。丁文文还提出“乡村女子力”品牌,挖掘“原乡人”和“新乡人”的女子力,通过搭建桥梁促进双方成长。在乡村运营多年的王少华也意识到女性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提到“新老云湖姑娘”,“在地”农村妇女提供劳力和资源保障,“新乡人”带来新思维等注入新活力。在组团式、片区化运营方面,王少华负责的环云湖四村运营项目,由4个行政村组成,随着多个项目落地,慈城建立起“环云湖”慢生活系统。陶海燕运营的“止步·小半城”旅游综合项目,通过党建联建片区化开发,将两个村的景点串联,增加游客互动点,延长停留时间,从一个村逐步发展到对整个稽东镇进行片区化运营,游客量也不断提升。余村也从“小余村”向“大余村”发展,面积不断扩展,安吉大余村青来集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启用,继续为青年入乡创业等提供平台。三位“女教头”在乡村运营中各有妙招。丁文文聚焦青年群体,实施“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等;陶海燕走本地化路线,采用“三人制”经营店铺;王少华打造青年创业基地。在吸引青年扎根方面,“英语角”等是有效载体,女性在其中起到助推作用。在组团式和片区化运营上,各地项目不断发展,推动乡村不断向更好方向发展。这些“女教头”的运营策略和成果展现了乡村运营中的“她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