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坡热”的大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推出新作《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地坛公园举行。文中阐述了新书以作家带作品的方式剖析苏轼的生命轨迹,呈现他既有旷达又有固执的真实形象。康震表示创作源于热爱,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是中华文明绵延的根源。书中展现苏轼多面的统一特质,他的转变是文化人格的淬炼过程。同时还提到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对该书的评价,以及“东坡热”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发布会还有AI生成的苏轼形象现身直播间与观众互动等内容。
在当今社会盛行“东坡热”的浪潮之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又有新作问世啦。一场名为“一蓑烟雨任平生——《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的新书发布会,就在不久之前于北京地坛公园盛大举行。书中的图片(

)展示了《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精美的书封,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的。康震教授介绍说,他的这本新书采取了“以作家带作品”的独特方式,非常细致地剖析了苏轼从人生最辉煌的高光时刻到陷入黑暗低谷的所有生命历程,为读者全方位地展现了北宋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起伏以及他们的抗争精神。这本新书可不简单,它不仅仅是对苏轼诗词文章的解读,更是将一个真实的苏东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个苏东坡啊,他既有旷达豪迈的一面,同时也有着固执倔强的一面,他是一个天才,可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再看这张图(

)里的康震教授,他看起来充满了学者的儒雅气质。当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时,康震教授非常坦诚地表示,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苏东坡深深的热爱。他说:“书写苏东坡是我靠近这位千年知己的唯一方式。每一个热爱苏东坡的人都有权利书写心中的东坡。”他还认为,这种跨越了时空的文化共鸣现象,恰恰就是中华文明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根源所在呢。这本新书很是独特,它既展现出了苏轼那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情怀,同时也不回避他性格当中存在的偏执与锋芒之处。苏轼的魅力就在于他实现了多种特质的统一。他既能够保持像“天行健”那样的刚健品质,又不会失去“乐尽天真”的洒脱韵味;他既是一个在文化领域顶天立地的巨人,又充满了生活中的小情趣。正是这样的特质,才让他的作品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在不同的时代都引发广泛的共鸣。在康震教授的眼中,苏轼从苏子瞻到苏东坡的这个转变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他文化人格的一种淬炼历程。尤其是苏轼在黄州时期所完成的那种精神上的蜕变,这一蜕变展现了中国士大夫文化自觉的最高形态。苏轼在人生低谷却能发出高亢声音的强大生命力,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非常罕见的一个典范,他兼具了思想的深度与生活的温度。再看看这张新书发布会现场的图片(

),那场面一定很是热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本书紧紧抓住了北宋元丰、元祐、元符这三个苏轼人生当中关键时期的政治沉浮情况,将苏轼的人格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很好地还原了北宋改革时期的历史复杂性。刘跃进还提出,在“东坡热”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在如今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里,苏轼的精神就像是一剂非常珍贵的良药,每个人都能够从他的精神当中汲取到生命的力量。当下重新阅读经典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从苏轼等先贤的身上汲取到应对逆境的力量,而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正是中华文明传承过程当中最为珍贵的地方。在新书发布会上,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环节呢。AI生成的苏轼形象现身直播间,和观众们趣味横生地谈论他的生平,还解答当代年轻人非常关心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面对“内卷”和职场压力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等等。康震教授在和AI苏轼对话的时候表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先贤相互滋养的范式。人们在阅读苏东坡的人生故事的同时,既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到力量,也能够反观自身的情况,并且以自己的生活智慧反哺对古人的理解,这就是所谓“读东坡,见自己”的真正含义所在。
本文总结了康震教授新作《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的发布情况。包括新书的创作思路、对苏轼的多面解读、创作初衷,还有专家对新书的评价以及“东坡热”背后的文化意义等内容。此外,还提到了发布会上AI苏轼与观众互动这一有趣的现象,强调了新书为读者提供的与先贤相互滋养的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