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绿水青山书写民生答卷?一堂特殊的环保实践课开讲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一堂特殊的环保实践课在重庆市长寿区展开。为了让市民真切了解环保带来的意义,长寿区通过邀请数十位市民进行沉浸式探访,走进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切身感受绿色转型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图景。当参观者走过绿荫如盖的厂区,见证洗涤剂原料变身可降解包装材料的过程,触摸到环境监测车上跳动的实时数据,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现实场景中变得清晰可触。

“原来每天使用的洗衣凝珠、可降解饮料瓶,都藏着绿色科技的密码。”市民张先生在观察民生用品的原料转化过程时感叹。中央控制室的巨型电子屏前,技术人员展示了现代工业如何通过创新应用,让化工原料在衣用洗涤剂、食品级包装等民生领域焕发新生。

环保课堂里最引人注目的“教具”,是搭载高灵敏度检测系统的大气走航监测车。这个移动实验室每日扫描百余个监测点位,实时捕捉空气中数百种污染物的踪迹,将环境监管从被动应对升级为主动防控。这种科技赋能的环境治理模式,让家住工业区附近的市民王骏深有感触:“当监测数据实时可见,我们对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就有了科学支撑。”

课堂数据显示,该企业通过97.5%的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等绿色技改,工业生产与生态保护正在形成良性循环。西南首套氢燃料电池供氢装置的运行,全产业链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的建立,这些技术突破勾勒出产业生态化的现实路径。市民陈女士感叹道:“没有异味的空气和郁郁葱葱的厂区,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工业的认知。”

这堂特殊的环保实践课最终揭示:当14亿元环保投入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态福祉,当“无废工厂”的建设试点拓展出发展新空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便流淌进清新空气里、凝结在绿色产品中、镌刻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71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