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合组织的“中国年”里,上合组织成员国国家协调员代表团到上海进行参观访问,这一访问犹如“回家之旅”。文中详细介绍了代表团参观西郊宾馆内具有特殊意义的逸兴亭和玉兰树,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包括2001年的元首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的签署等。同时提到了上合组织经过24年发展后的规模扩大情况,成员们对“上海精神”的肯定,以及对今年秋天将在天津举办的上合组织峰会的期待等内容。
今年正值上合组织的“中国年”,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日前,上合组织成员国国家协调员代表团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上海参观访问之旅,这场旅行宛如一次充满温情与回忆的“回家之旅”。
当代表团来到位于上海西南角的西郊宾馆时,仿佛踏入了一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他们穿过那一片绵密葱郁的翠林,沿着静谧的林间小道缓缓前行,就像在穿越时光的隧道。突然,一座茅草顶的亭子映入眼帘。这座亭子显得自然而古朴,四面通透,别有一番韵味。据上海市外办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这个亭子名为逸兴亭。时光回溯到2001年6月14日的下午,那是一个被铭记在上合组织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刻,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就在这座逸兴亭举行了非正式会晤。紧接着,次日便举行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在会议圆满结束之后,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而在2006年6月上合组织峰会期间,成员国元首又在逸兴亭旁共同栽下了一株象征着友谊的白玉兰,以此来纪念上合组织成立5周年。这株白玉兰就像一个无声的见证者,见证着上合组织一路走来的历程。
在听完这些生动的介绍之后,上合组织成员国国家协调员代表团的成员们纷纷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在逸兴亭和玉兰树前拍照留念。他们或是凭栏而立,尽情欣赏着秀美的河滨风光,感受着这片土地所蕴含的特殊意义。代表团中的许多成员是第一次来到上海,这使得他们对此次参访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这次特殊的“回家之旅”,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协调员乌拜杜拉耶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里是我们创始成员国领导人最早举行会晤的地方。上海这座城市为上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随着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坚信合作的基础将变得更加牢固。”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上海的感激与对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信心。
经过了24年的蓬勃发展,上合组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最初的6个成员逐步扩大,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涵盖26个国家的庞大“上合大家庭”,构建起了世界上幅员最为广阔、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伊朗国家协调员基亚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上合组织的创立极具战略眼光。始终秉持着‘上海精神’,上合组织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新型区域合作之路。”这充分体现了“上海精神”在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代表团成员们一致认为,创造性地提出并且始终践行“上海精神”,这就是上合组织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劲合作动力的“发展密码”。这种独特的合作模式,如同在国际关系史的长河中掀开了崭新的篇章,为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今年秋天,上合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办,作为轮值主席国的中国,以“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为响亮的口号,积极地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多个领域开展10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国就像一个强大的引擎,以“中国行动”精心擦亮“上海精神”这一金字招牌,以“中国引擎”强有力地驱动上合组织的发展车轮不断向前。代表团成员们满怀坚定的信念,相信这些活动将能够有效地凝聚合作共识,取得圆满成功。上合组织从中国再次出发,将不断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命运共同体,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文章围绕上合组织成员国国家协调员代表团的上海之行展开,先讲述了代表团在上海参观与上合组织起源相关的逸兴亭和玉兰树的过程,回顾了上合组织早期的重要事件。接着阐述了上合组织24年发展后的规模变化,成员对“上海精神”的高度认可。最后提到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在天津峰会前开展众多活动以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以及对构建更紧密上合命运共同体的展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