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中国电子学会的推动力量,中国电子学会在无锡举办人形机器人相关活动

中国电子学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的人形机器人相关活动,包括活动期间发布的成果,以及多位人士阐述人形机器人对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人民网于4月28日报道,北京传来消息。为大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朝着创新方向不断发展,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进程,促使产业化和标准化工作更快更好地进行,中国电子学会不久前在江苏省无锡市开展了“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会议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这一重要活动。在活动进行期间,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了极具价值的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以及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

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活动致辞环节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在今年两会期间,像“具身智能”这样崭新的词汇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而“人工智能 ”等热门词汇也被频繁提及。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朝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这所谓的“智三样”加速迈进升级的步伐。在这个进程中,培育和发展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对于推动人工智能为新型工业化赋能,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也在致辞里发表了见解。他表示,人形机器人实际上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当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加速突破,在这种带动之下,人形机器人技术也在加快迭代的速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依据“智能驱动、场景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的工作思路,加快技术方面的攻关,筑牢发展的根基;拓展多种多样的场景,促使应用更快地落地;优化产业生态,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创新发展,以人形机器人这个小的切入点带动人工智能这个大产业的发展,在高水平上为新型工业化赋能。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理事长张峰也谈到相关情况。他表示,自2022年开始,中国电子学会就率先开展了关于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研究工作,并且通过搭建产业合作平台等多种措施,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培育以及应用的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后续的工作中,中国电子学会将进一步发挥国家智库的重要作用,协助做好行动方案的编制、技术和产业的论证、成果转化和产业对接等工作,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工作,同时加快人形机器人标准的研制与宣传贯彻工作,发布标准体系框架等相关工作。

本文总结了中国电子学会在无锡举办的人形机器人相关活动,从不同人物的发言阐述了人形机器人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意义,包括学会发布的成果以及后续的工作计划等内容。这显示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各方的推动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13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