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科技金融中的角色:从融资到风险防控,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政策、服务与风险应对

本文主要探讨科技金融这一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涉及金融体系、政策、模式等多方面。阐述金融部门如何丰富金融工具箱支持科技创新,银行怎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以及如何防控科技金融中的信贷高风险等内容。

科技金融在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这涵盖金融体系、金融政策以及金融模式等诸多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从而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当下,商业银行在科技金融的组织架构、授信流程等方面加速进行新的探索。然而,科技型企业在融资方面仍存在痛点,所以银行需要多管齐下深耕科技金融,提高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与便利性。**丰富金融工具箱**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要素。近年来,金融监管等多个部门通过政策协同来丰富金融工具箱,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领域,推动企业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侯力铭指出,丰富金融政策工具箱是打通科技型企业融资阻碍、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之举。借助多元的工具箱,可以精准引导资金流向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领域,这既能缓解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题,又能激发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内在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发展科技金融需要多元政策工具的助力,要加快引导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优化激励引导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等政策工具,建立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这些政策工具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今年3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旨在进一步优化完善试点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加速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兴业研究金融业研究部副总经理、高级研究员陈昊表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作为银行的子公司,其股权投资试点规模和地区的扩大,能够有效引导银行资金流向科创企业的股权融资领域,缓解科创企业股权融资的困境。叶银丹认为,从政策目标角度看,这些政策工具箱能够精准支持重点领域,例如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专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支小再贷款聚焦于小微企业,而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专门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这些工具能够精准地将金融资源引导至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生命周期**科技型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存在差异。银行机构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有助于精准满足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侯力铭认为,银行应依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这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存活率与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夯实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根基,还能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可持续的金融动力。首先,银行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叶银丹表示,提高科技型企业首贷率是银行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首次贷款机会,能够增强企业主和投资者的信心。首次贷款的顺利偿还有助于企业积累良好的信用记录,为后续融资创造有利条件。其次,丰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对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这类企业处于快速发展壮大期,技术专利、企业流水、上下游产业链等已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应加大拓宽此类企业融资方式的力度。近年来,多地联合科技、金融监管等部门搭建银企对接桥梁,动态摸排科技型企业技术攻关、设备采购等融资需求,打出一套金融服务“组合拳”。例如江西艾特传质科技有限公司在扩大生产时面临资金流紧张问题,且因缺乏传统抵质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得益于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赣州银行为其发放了1000万元“科贷通”信用贷款,及时解决了企业扩大投资的难题。安源区科技局局长曹鸽表示,面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抵押少的融资痛点,创新构建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科技赋能的金融服务机制,通过“科贷通”政策打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叶银丹建议,各地应不断搭建银企服务桥梁,引导银行创新丰富抵押物种类,可结合企业资产特点,将抵押物范围从传统固定资产扩展到知识产权、应收账款、存货等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同时针对特定领域客户创新推出更多信用类贷款产品,以满足不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最后,要提升成熟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适配性。银行应增加对成熟期科技型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灵活设置贷款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此外,还可优化科技保险保障服务。叶银丹表示,引导保险公司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提供覆盖科技创新活动全流程的保险产品,提升健康管理、养老服务、职业责任等方面保险保障的质量和效率。**防控信贷高风险**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传统风控模式难以完全适应其发展,尤其是抵质押物不足、技术估值泡沫等问题,限制了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风险防控极为重要。科技金融业务具有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特性,风险防控成为筑牢发展安全基石的重要环节。加强科技金融风险防控,不仅能有效分散科技型企业的研发风险,还能提高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为推动风险管理前移,银行要在授信环节做好充分准备。叶银丹建议,银行机构建立专门的科技信贷授信审批机制,培养专职审批人员和审查人员,提升审查审批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点,综合运用“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授信审批模式,设立分层分类的企业专属评价模型或评估方法,制定差别化的申报材料模板、审查要点和审批指引。此外,银行要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适当提高科技金融相关指标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科学制定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从而有效提高业务人员支持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适当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使银行在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时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更好地应对企业的高风险特性。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借助数字化手段防范信贷风险。叶银丹称,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助于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满足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推动科技金融资源合理流动。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提供了风险可控的环境,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科技保险等创新产品开发,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科技金融在支持新质生产力方面意义重大,金融部门不断丰富金融工具箱,通过多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助力科技创新。银行在科技金融发展中有重要角色,一方面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以满足不同阶段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控科技金融信贷风险,通过优化内部管理、运用数字化手段等多种方式,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同时保障自身业务的稳健性。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38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