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耕耘十九载:王伟的矿工传奇

王伟在煤炭行业的工作历程与成就。他参加表彰大会后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在掘锚工作中积极面对困难。从2006年入职担任放炮员起,就建立起安全管理体系和管控机制,在不同岗位上不断创新、攻克难关,经历煤炭采掘的发展演变,从劳动型向技能型转变,在面对突发事故时临危不乱,到新煤矿后又带领团队克服各种挑战,在智能化转型中有诸多技术突破,他的队伍多次获评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荣获多项荣誉,正向着智慧矿山新高度进发。

4月29日,刚刚参加完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王伟,就马不停蹄地赶回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窝兔沟煤矿,迅速投身到紧张忙碌的掘锚工作之中。

在矿井的深处,截割滚筒正在高速地旋转切割着,智能化掘锚一体机、锚杆台车和转载皮带机协同运转,发出阵阵轰鸣声。王伟和他的班组成员操控着智能机械,干劲十足地掘进巷道。王伟说道:“我们现在正在施工的运输顺槽,其设计长度达到了2524米,目前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施工量。不过,由于煤层起伏比较大,而且煤层的厚度也在变薄,需要破岩石来掘进,这无疑给施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面对这样的困难,王伟始终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煤海之中辛勤耕耘了十九年的王伟,一直秉持着“行动胜于空谈”的理念。他从基层岗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窝兔沟煤矿掘锚队的队长。在工作过程中,他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依据煤矿设定的目标任务精心地组织生产,细致地安排调配工作。凭借着钻研和实干的精神,他率领掘进队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持续提升煤矿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成为了煤炭行业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2006年的时候,王伟经过严格的考核,进入到内蒙古蒙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呼和乌素煤矿工作,担任的是爆破作业中的核心岗位——放炮员。在任职期间,他构建起了“三维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班前预检—过程监控—班后复盘”这样全链条的管控机制。累计排查并且整改了27处巷道支护方面的隐患,优化了11项爆破参数。通过采用“师徒结对 情景模拟 案例研讨”这种培养模式,带领班组达成了连续1095天安全生产无事故的成绩。他主导的“爆破分段起爆法”革新,使得单循环作业效率提升了18%,每年节约火工品成本超过15万元。

2009年,王伟加入到呼和乌素煤矿的采掘队伍当中。从掘进到连采,再到掘锚,他亲身经历了煤炭采掘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的发展演变过程。掘锚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巷道掘进和锚杆支护,负责打通煤矿开采的运输系统和通风系统,是采煤作业的“先头部队”。

面对这个全新的领域,王伟没有丝毫的松懈。他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就掌握了6类支护设备的操作要领,从而大大降低了顶板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之后的十几年间,他一直坚守在采掘工作的第一线,依靠自己的勤勉和智慧,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煤矿工人从劳动型向技能型的转变。

2020年,呼和乌素煤矿引进了一款悬臂式智能掘进机,并且构建了新型快速掘进作业线。新组建的生产队伍缺乏综掘设备的操作经验,出现了支护作业技能水平低、掘进循环效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为技术骨干的王伟,经过连续15个工作日的实地观察,找出了影响工作效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同时,他组建了技术攻关小组,研发出了可调式防护挡板,改进了钻机液压平衡系统,创新了“四位定位”支护法,优化了施工流程中的3道工序。经过28天的工艺试验,成功实现了单班进尺7米的突破,并且将材料损耗率降低到了9.8%。

在面对突发事故的时候,王伟同样能够做到临危不乱。2022年8月,呼和乌素煤矿的一处刮板输送机出现了运行异常的情况,存在电机过载烧毁的重大风险。身为随班队长的王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切断设备电源,组织人员在30分钟内清理完5吨积煤。他还创新性地采用分层切割法,利用阻燃输送带制作临时舌板,设计多点捆绑固定方案,确保应急装置的承压强度达到18兆帕。他们仅仅用了55分钟就完成了抢修工作,避免了4小时的生产中断,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

2024年4月,王伟从呼和乌素煤矿调到了同属于蒙发能源控股集团的窝兔沟煤矿。同年7月,窝兔沟煤矿迎来了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一款新型智能掘锚一体机投入使用。王伟带领他的团队克服了井下复杂环境和设备安装调试等诸多挑战。在辅运顺槽掘进工作面,由于空间受限,他创新采用了“静态定位动态对接”工艺,历经32小时完成了截割滚筒的毫米级对接。

设备投产后,探水钻机效率低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王伟领导技术小组实施“效能倍增计划”,优化钻机结构,缩短钻杆行程,降低振动幅度,达成了4项技术突破:5G远程控制系统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环境感知网络安装128处智能传感器;数字孪生模型预判设备损耗准确率达92%;“模块化快速拆装”工艺将设备转移效率提升3倍。系统投用后,月进尺达到680米,效率提升了210%,粉尘浓度降低到每立方米2.3毫克。在这场智能化的攻坚战中,王伟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更展现出了新时代矿工的“数字工匠”精神。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真正达成了“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安全生产目标,为煤炭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以复制的“窝兔沟方案”。也正因如此,窝兔沟煤矿成为了自治区首家民营企业智能化煤矿。

从青涩的学徒成长为技术能手,从普通的矿工转变为“智能矿山建设先锋”,45岁的王伟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都融入到了千米井巷之中,转化成了光和热。他带领的队伍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如今,王伟带领着他的高效智能掘锚队伍朝着“5G + 透明地质”的智慧矿山新高度奋勇前行,用实干精神书写着新时代中国矿工的传奇故事。(记者 郝雪莲)

本文总结了王伟在煤炭行业的诸多贡献。他从基层起步,在不同煤矿、不同岗位上,无论是在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创新,还是在应对突发事故、推动智能化转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他的努力不仅提升了煤矿的生产效益,还保障了安全生产,他本人也在不断成长中获得多项荣誉,他带领的队伍也成为行业典范,正向着智慧矿山的更高目标迈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67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