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走马镇关武庙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民营企业服务活动,活动以“渝里乡商·黄桷议事厅”为载体,在百年黄桷树下以轻松的“喝茶聊天”方式进行招聘洽谈,为求职者和企业搭建双向桥梁,还涉及活动筹备、政策服务以及当地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内容。
“这个岗位具体需要哪些技能?我老家就在镇上,想在家门口找工作。”一位求职者这样问道。
“我们公司缺个懂短视频的,您要是会剪片子,工资还能再谈!”企业方回应着。
在4月28日这天,重庆高新区走马镇关武庙社区的百年黄桷树下呈现出一幅独特的景象。竹桌竹椅摆放得错落有致,空气中弥漫着氤氲的茶香,一场特别的民营企业服务活动就在这里开始了。
这场以“渝里乡商·黄桷议事厅”为平台的招聘洽谈会,采用了非常轻松的“喝茶聊天”形式,为200多位求职者和30多家民营企业构建起了相互交流的通道。现场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50人次,这无疑是基层政企民互动的温暖写照。
它打破了传统招聘存在的壁垒。当天上午9时,阳光透过黄桷树那层层叠叠的枝叶,在青石板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斑。来自电商运营、特色农产品加工、文旅服务等不同领域的民营企业代表和求职者围坐在一起,每人手中都捧着一杯清茶,在树影摇曳间谈论着招聘事宜。
“这种氛围让我感觉不是在面试,而是在和长辈、朋友聊天。”24岁的应届毕业生刘代林喝了一口茶后笑着说,“我今天向一家文旅公司咨询了新媒体运营岗位,对方直接现场出题让我策划短视频脚本,这种实战交流比投递简历要高效得多。”
企业方面对这种创新的模式也是十分赞赏。重庆某农产品电商企业负责人吴老师说:“传统的招聘会总是有一种距离感,求职者容易紧张,我们也很难全面地了解对方。今天在树下喝茶招聘的感觉很不一样,有个小伙子聊起家乡的竹编工艺,这让我突然想到可以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线,这种灵感的碰撞是传统招聘所不能实现的。”
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招聘实现了高效对接。走马镇便民服务中心提前两周就开始筹备工作,一方面对报名企业的岗位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电商运营专员、农产品质检员、文旅策划师等87个岗位,这些岗位都和当地的特色产业高度匹配;另一方面通过社区网格员、高校就业中心等渠道精准地邀请求职者,其中返乡青年的占比超过了60%。
活动现场,“政策服务专区”成为了一大亮点。职业导师樊潇丹表示,很多求职者对基层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存在疑问,她会一对一地进行解答。据统计,当天共发放政策手册300多份,还有多家企业和求职者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约定后续进一步深入沟通。
百年黄桷树不仅仅是活动的场地,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70岁的社区居民周奶奶向年轻人讲述着这棵古树的故事:“以前赶场天,大家就在树下歇脚谈生意,现在政府把招聘会办在这里,让老地方有了新用途。”
相关负责人介绍,走马镇以百年黄桷树为依托,打造出了具有乡土温度的人才交流平台,这次活动也是“渝里乡商”平台服务民营经济的升级举措。它不但传承了地方的文化记忆,更是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自2024年以来,该镇已经通过“黄桷议事厅”解决了企业用地、用工等民生问题100多件。
重庆高新区走马镇关武庙社区的这场招聘活动,以独特的形式、在政策支持下高效进行,并且融入了当地文化元素。这种创新的招聘模式不仅让求职者和企业更好地对接,还传承文化、解决民生问题,是基层政企民互动的良好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