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民营银行2024年的业绩情况进行描述,阐述在净息差收窄、营收增长承压的大环境下,民营银行中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头部银行与中小民营银行的业绩表现、经营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内容。
在4月30日这个节点,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先后公布了它们的2024年年报。在中国总计19家民营银行里面,已经有13家亮出了2024年全年的业绩成绩单。当下,净息差不断变窄,营收增长也面临不小的压力,这种背景之下,2024年民营银行的业绩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化情况。像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它们的资产规模都超过了4500亿,营收也都在200亿以上,始终在民营银行领域处于领跑的位置。然而,一部分中小民营银行却不得不应对盈利能力以及资产质量承压之类的挑战。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在营收与利润方面都排在前列,不过它们的经营策略各有重点。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依靠微信与支付宝的生态系统,凭借自身的科技能力和获取客户的能力,在资产规模、营收以及利润这些方面,在民营银行当中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从微众银行的年报来看,2024年的时候,微众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6517亿元,营业收入是381.28亿元,净利润为109.03亿元。而2024年网商银行的资产总额是4710.35亿元,相比年初增长了4.2%;营业收入为213.14亿元,和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3.7%,净利润是31.66亿元。
这两家银行的利润和营收规模存在差异,其根源在于它们所服务的客户群体有所不同。在信贷这个领域,网商银行主要为中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以及经营性农户提供服务,这些客户群体处于以往金融服务覆盖比较薄弱的区域,客户规模小,风险比较高。而微众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微粒贷这个服务个人的产品,它的风险相对更小,所以利润也就更为丰厚。
在民营银行贷款业务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这两家处于领先地位的银行都在积极地谋求转型。微众银行打算通过设立香港子公司来开拓海外市场,网商银行则持续在综合金融方面发力。根据年报数据,在2024年末的时候,网商银行综合金融服务的小微客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800万,存款、理财等客户资产管理规模(AUM)迈上了万亿的台阶,在民营银行当中处于前列;理财代销板块已经和2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达成合作,代销第三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在行业内位居第二。
中小民营银行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出现了分化的情况。
经过记者统计发现,在19家民营银行里,除了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超过4500亿之外,其余的12家银行资产规模都低于1500亿。在面对息差变窄和大型银行竞争的时候,资金实力比较薄弱的中尾部银行业绩波动更加剧烈,而且分化现象十分明显。
处于第二梯队的苏商银行和众邦银行成为了中小民营银行增长的典型代表。其中苏商银行在2024年总资产达到1372亿元,营收超过50亿,净利润为11.59亿元,同比增长10.34%;众邦银行在2024年的净利润是5.11亿元,和上一年相比增长了26%,资产规模达到1235亿元。
属于第三梯队的中关村银行,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了1.36%、11.29%;民商银行的净利润下滑了43.48%,净息差缩小了0.52个百分点,达到2.23%。华瑞银行虽然净利润增长了316.98%,但这主要是因为2022年亏损之后的低基数效应。
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民营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依旧复杂。一方面,随着经济逐步复苏以及政策的持续支持,一部分银行有望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拓展新兴业务领域来实现业绩的增长。另一方面,在大型银行持续向下挤压业务和存贷款重新定价的背景下,净息差可能会持续承受压力。民营银行需要在服务和产品创新方面持续努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联合资信报告认为,民营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民营银行将在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发挥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同时监管政策对民营银行业务经营的持续规范会增强其发展的韧性,民营银行在未来也许能够通过差异化竞争突破发展的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民营银行业绩分化明显,网商、微众银行在规模和营收上领先,经营策略各有侧重且积极转型。中小民营银行则业绩增速有较大分化,部分增长良好,部分面临下滑。2025年民营银行面临复杂环境,需要通过优化结构、创新等方式提升竞争力,同时也有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