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松
4月30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六场“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2020年在全市深化实施“四雁工程”以来,临沂累计培育20.1万名四雁人才,有效解决了乡村发展缺人才、缺活力的难题。今年,为持续优化乡村人才结构,让更多有情怀的年轻人和致富带头人汇聚沂蒙乡村,临沂将创新实施“四雁孵化”工程,建立健全集“选才、育才、用才”于一体的全周期全链条孵化工作机制,让乡村人才“孵化有入口、培育有去向”。
作为临沂市首创性改革,“四雁工程”是一项集人才招引、孵化培育、支持创业和要素保障等于一体的人才振兴改革工程。围绕现阶段乡村人才能力本领不强、培训培养不精、跟踪使用不够等问题,“四雁孵化”工程力争年内实现“百千万”的目标,即育强百名头雁、育精千名归雁、育优千名鸿雁、育壮万家“雁阵”,全力锻造一支“懂农事、爱农业、会经营、善治理、敢担当”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让创新“有载体”,临沂市出台产业振兴指导意见,不断壮大乡村产业这棵“梧桐树”,招引更多的大学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并聚焦“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开展“千商助万农”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充分发挥农村直播电商助农带富优势,打造兴村富民“金招牌”,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将更多的乡村人才吸附在产业链条上。
让发展“有资金”,临沂市2025年计划向符合条件的各类乡村人才发放“四雁振兴贷”500亿元以上。同时,建立健全“政银担”合作机制和常态化融资需求“线上 线下”双摸排制度,进一步放大5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效能,对被纳入“沂蒙四雁”数据库的乡村人才,在3年支持期内享有“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优惠政策。
让经营“有资源”,临沂市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变“资源”为“资产”,促进产权价值转化,实现线上流转交易,力争年底交易额突破10亿元。激活土地、宅基地和农业大棚等农村资源的金融属性,让其可抵押认定,以“资源”入股产业,促进村增收户致富。
让带富“有能力”,临沂市将探索建立头雁“选审育用”、归雁“选引用留”、鸿雁“选育扶带”、雁阵“选育用助”的孵化培育模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乡村人才,破解传统培育模式“培用脱节”、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