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博会新消费科技展区:科技产品走向大众消费的舞台,消博会新科技消费区:尖端产品背后的消费新趋势

本文将聚焦于消博会的新消费科技展区,阐述其中科技产品的展示情况,科技消费如何形成新热潮,以及高科技企业让产品走向消费的探索等内容。

在众多展区中,今年消博会的“新消费科技展区”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存在。这个首次开设的展区,宛如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众多尖端产品汇聚一堂。刚上市不久的机器狗、人形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多型号低空飞行器等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极具科幻感的未来画卷。在宇树机器人展区,观众与机器人互动的场景随处可见。如今,科技消费不再仅仅是概念或者人们脑海中的想象,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片中的机器人已经逐步走进现实,开始为人类的生活助力。当红星资本局走访消博会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科技企业带来的展品不仅已经实现量产,而且是面向消费级用户推出的,这些产品还在逐步突破成本上的限制。科技消费正掀起一股新的热潮。人形机器人、智能仿生设备等一系列科技消费品在今年消博会的现场大受欢迎。消博会消费科技展区的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展区的总面积跟上一届相比扩大了30%,并且首次设立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专区,这里已然成为了AI等技术成果展示和推广的重要平台。红星资本局还留意到,商务部之前曾表示,到2025年要对商品消费进行升级,推动“人工智能 + 消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在今年2月的国常会上,也提及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科技 + 消费”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消费市场以及用户的体验。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 + 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具有高成长性的消费新赛道。当前,科技消费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消费热潮,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产品消费可能会迎来快速增长。万联证券认为,“人工智能 + 消费”是培育新型消费的重要方式,能够催生创新的消费产品和业态。尤其是在AI大模型迅速发展的浪潮下,自动驾驶、智能穿戴、机器人等端侧AI产品,有望带来规模庞大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消费市场。随着DeepSeek的出现以及宇树机器人的亮相,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赵晋平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如果能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居民可以直接消费的商品,这将有助于推动科技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赵晋平指出:“像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我相信它们都会带来巨大的市场,尽管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实现,但目前来看,它们直接拉动消费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他认为科技消费的前景十分广阔,“我们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假如一个产品能够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那么它的市场规模就相当于扩大了14亿倍,这种市场规模效应是非常显著的。”赵晋平还认为,这需要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生产出受大众欢迎的产品,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才能更好地走向消费市场。高科技附加的产品如何能在大众中广泛适用并且受欢迎,这是企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群核科技,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目前已经在家居设计、电商、连锁商业、文博展览、广告营销等众多行业场景中实现落地。同时,还打造了群核空间智能平台,为具身智能、AR/VR等企业提供“虚拟空间”训练场景。群核科技副总裁汤锡峰告诉红星资本局,群核科技的场景拓展是围绕自身的技术底座和产品体系进行的,这两个方向也是他们拓展AI + 的边界。汤锡峰提到:“目前机器人比较缺乏训练场景,在空间感知和理解方面比较薄弱,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来提供训练。”他表示,群核科技经过十余年的产业积累,已经拥有超过3.6亿个3D模型素材和庞大的室内场景可交互三维数据集,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AIGC模拟任何一个空间场景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训练,而无需再构建真实场景。“这就相当于给机器人建了一所虚拟学校,让它在里面‘打怪升级’,学会本领后再到真实场景中去做验证和服务。”在家居场景下,汤锡峰介绍了他们新推出的AI智能设计平台,该平台能够在5分钟内快速生成一套个性化的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可以直接提供给家居企业,自动转化为用于制造的生产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AI智能设计提速,减少了传统设计中繁琐重复的步骤,让设计师有更多时间去理解用户需求,专注于灵感和创意,提升设计生产力。”但汤锡峰也强调,AI并非要完全取代人,而是用来增强人类现有的行为和场景,拓宽人类的知识面。“AI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多模态CAD大模型的研究在全球业内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所以我们在场景边界探索上,主要看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应用就逐步跟上,同时用产业需求倒逼研发,形成一个用商业养活技术,技术创造价值的螺旋上升模式。”电影《流浪地球2》中赋予人类超力量的“外骨骼机器人”来自傲鲨智能,该产品也在消博会上亮相。傲鲨智能市场总监张华表示:“我们参与拍摄这部电影,就是希望让大家知道这些产品不只是停留在科幻概念里,而是已经走进现实。在体验之前进行科普是非常重要的。”傲鲨智能产品展示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傲鲨智能就发布了千元级外骨骼新品。张华告诉红星资本局,今年已经明显感觉到,AI产品落地的“时间窗口”已经到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技术和成本壁垒都有很大的突破,外界对AI和机器人的关注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下一步公司产品会更多地走向社区、景区让大家体验。张华认为,科技产品要落地并走进寻常百姓家,真正好的产品一定是能够快速适配场景的,不是去寻找场景,而是让场景倒推产品不断迭代。他介绍,傲鲨智能最早涉足医疗场景,特别是针对B端的工业场景。C端的尝试则放在了科技赋能养老方面,比如外骨骼机器人帮助老人行走或者辅助护工搬运。“我们在上海各个养老服务中心已经给老人做体验式的使用,这就是最好的‘用户调研’,前后验证了一年多,老人体验后也会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张华强调,产品必须要同步老人的真实需求,而不是坐在实验室里设想。张华还提到:“科技消费能够落地最主要还是产品一定要贴近用户。同时科技产品的属性、智能化以及用户体验方面一定不要复杂化。”他说:“把复杂的问题交给工程师,把简单的问题交给用户,一定要让用户的体验感特别好,这样老百姓对于科技属性的产品接受度才会特别高。”

文章主要围绕消博会新消费科技展区展开,介绍了其中的尖端科技产品展示情况,阐述了科技消费成为新热潮的趋势,包括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因素的推动。同时讲述了高科技企业如群核科技、傲鲨智能为使产品走向消费所做的努力,包括寻找合适的落地场景、贴近用户需求等方面,强调了科技与消费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70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