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玉田县女“飞手”褚亚昆的故事。4月中旬的冀东农村,春小麦生机勃勃。褚亚昆在麦田操作无人机喷洒农药,她技术娴熟,从容干练。种植户对她评价很高,因为她效率极高。褚亚昆原本不会种田,但看到无人机作业的高效后决心入手。她购置无人机并参加培训,成为乡里首位持证女“飞手”。她靠无人机作业节省成本、增加产量,业务能力让她订单不断,一年净收入可达十万元,如今她的名字广为人知,正忙于为更多麦田作业。
4月中旬的时候,冀东农村那广袤的大田里,春小麦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如同“涟漪”般的绿意。在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镇韩河东村那片一望无际的麦田之上,一架农用无人机就像一只灵动的飞鸟,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精准无误地喷洒着农药。而操作这台智能设备的,正是来自该县林头屯乡邱家屯村的女“飞手”褚亚昆。
褚亚昆先是仔细地检查电池的电量,接着精心配比药剂,然后认真设定航线。伴随着螺旋桨发出的嗡嗡鸣声,那载重达50公斤的农用无人机按照之前预设好的航线,从田埂上缓缓地腾空而起,在距离地面仅仅2米的低空开始作业。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之中,褚亚昆表现得从容自若,每一个动作都沉稳干练,整套操作就如同行云流水一般顺畅。
4月15日,唐山市玉田县女“飞手”褚亚昆正在设定无人机飞行航线。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 摄
“别看褚亚昆是个女‘飞手’,在我们这儿啊,那可是出了名的‘老飞手’了。她可不光是飞行技术高超,而且对于化肥和农药的知识那也是懂得特别多呢。你要是不提前预约啊,根本就‘抢’不到她来帮忙作业。”在现场,种植户郭泽军满脸笑容地说道,“以前啊,10亩地要是靠人工来打药的话,那可得忙上一整天呢。现在可好了,小褚操作着无人机,5分钟就搞定了,这智慧种田可真是太给力了。”
“这科技‘慧’农确实是更惠农啊!”刚刚执行完喷洒作业的褚亚昆也笑着说道。
时光回溯到5年前,那个时候啊,先别说帮别人种田了,就是自家那100多亩地,对褚亚昆来说就像是一块沉甸甸地压在心里的“大石头”。
“我爸妈年纪大了,种田对他们来说是越来越吃力了。我呢,一直在外面做服装生意,对于种田那是一窍不通啊,根本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入手,去接过父母种田的这个‘接力棒’。”褚亚昆回忆着说道。有一次,家里雇用了“飞手”来进行施肥作业,那高效、精准的作业方式就像一道光,一下子就吸引了褚亚昆的目光,她当即就决定要从这个方面开始入手。
当时啊,一台无人机的价格是5万块钱,褚亚昆可是一点儿都没有犹豫,果断地就把它“拿下”了。有了无人机之后,褚亚昆第一时间就去报了县里的无人机培训班。下课之后,她就每天在自家的田地里练习操作无人机。终于,在2020年4月的时候,她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乡里第一位持证上岗的女“飞手”。
“当了女‘飞手’之后啊,种田可真是太爽了!”褚亚昆在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100亩小麦来说吧,往年要是打农药的话,需要4到6个人,再算上农药的消耗,总成本大概是850元。可是现在呢,使用无人机的话,仅仅只需要一个人,用药的成本也就70元左右,总成本大概是300元。如今啊,褚亚昆家的小麦亩均增产200多公斤呢,种植的亩数也从100多亩增加到了300多亩。
褚亚昆那娴熟的业务技能和丰富的实操经验,让她的名字在村子里不胫而走。村民们都纷纷邀请她为农作物打药,她的“单约”是一个接着一个,源源不断。现在啊,仅仅靠着无人机作业,褚亚昆一年的净收入就能达到十万元呢,这日子啊,也是越过越红火了。
在褚亚昆的手机里,记录着她今年以来的飞行数据:飞行次数679次、飞行时长22.5小时、管护农田1678.3亩……“现在啊,正是村里小麦拔节孕穗的时候,也是无人机喷药防控最忙的时候。”褚亚昆说道。
正说着呢,一个预约电话就打了过来。褚亚昆十分麻利地将近百斤的无人机固定在手推车上,然后一抬、一推,就把无人机“送”进了车厢,又把用来配药的塑料桶放在车厢的一角……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褚亚昆利落地收拾好工具,就朝着下一片麦田奔赴而去。
本文总结了女“飞手”褚亚昆从对种田一窍不通到成为熟练的无人机操作员的历程。她看到无人机作业的优势后积极投身其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持证“飞手”。她用无人机种田带来成本降低、产量增加的效果,自己也凭借精湛技术获得众多订单,收入可观,体现了科技惠农以及个人努力对改变生活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