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淘小铺”:连接残障人士与社会善意的桥梁 天津:文化场馆中的残疾人手作自助义卖

在天津,由创美助残基地联合文化场馆推出的“善淘小铺”公益项目,主要是义卖残疾人手工作品。详细介绍了这个项目的发展历程,从2022年在爱心餐饮店放置“爱心义卖桶”到2024年9月在金皇大厦设置无人义卖展架,再到2024年12月3日进驻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和天津图书馆等文化展馆。还讲述了市民积极参与的情况,如大学生多付钱表达心意,以及善款清点时出现的感人状况,同时提到义卖收入的用途和项目未来的发展计划。

在天津,一场充满温情的公益行动正在悄然展开。4月11日,于天津博物馆二楼扶梯口处,有一个绿色展架静静伫立在那儿。这个展架可不一般,上面满满当当摆放着各类手工制品。有手工精心编织而成的花束,每一朵都仿佛在诉说着残障人士的心血与故事;还有制作精巧的非遗烙画葫芦,那细腻的烙画痕迹,彰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有憨态可掬的面塑醒狮,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活过来。每件商品旁边都贴心地附着一张卡片,上面清晰地写着制作者的名字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这里没有售货员来回穿梭,也没有监控摄像头时刻监视,只有一个简单的二维码和一行醒目的标语:“残疾人手作,自助义卖”。而这样充满爱心的展架,并非只出现在天津博物馆,在天津图书馆、天津美术馆等文化展馆的显眼之处,同样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供市民自由参观、选购。

如今,整个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各类助残公益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其中,天津市创美助残基地,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积极发挥自身力量,联合众多文化场馆推出了名为“善淘小铺”的公益项目,专门义卖残疾人手工制作的作品。

创美助残基地的负责人讲述了这个项目一路走来的历程。在2022年的时候,他们开始在天津多家爱心餐饮店放置“爱心义卖桶”,桶里装满了由残障人士亲手编织的向日葵花束。“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反响特别好,很多人看到这些花束,不但会购买,还会拍照发在朋友圈,在无形之中就帮我们传播了公益理念。”到了2024年9月,创美助残基地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金皇大厦设置了首个无人义卖展架,而且商品种类进一步扩展,不再局限于花束,非遗烙画、面塑、剪纸等手工艺品也加入其中。令人惊喜的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这个小小的货架就收到了千余元的善款,并且几乎没有出现商品丢失的情况。

2024年12月3日,在国际残疾人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善淘小铺”正式进驻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和天津图书馆。就在近日,在天津图书馆一楼的文创区门口,发生了这样一个温馨的场景。一位名叫张琳的大学生正在挑选手工荷包,她拿起荷包后,仔细地翻看背面的卡片,当看到是一位听力障碍的阿姨制作的时候,她不禁发出赞叹:“原来是一位听力障碍的阿姨做的,真的很厉害!”随后,她支付了比标价多5元的金额,还说道:“就当是一点小小的心意吧。”

自从“善淘小铺”启用以来,清点善款就变成了工作人员的一项特殊的“解谜游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清点善款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说,一个编织花束标价28元,但有人却付了30元;或者明明只卖了一个面塑,可是账上却莫名其妙地多了50元;还有就是会出现商品还在,但是钱已经付了的情况。工作人员小王每每提及此事,都会笑着说:“这些‘糊涂账’恰恰说明,很多人来这里不只是单纯地买东西,更是想要表达一份对残疾人公益事业的支持。”

“善淘小铺”就像是一座坚固而温暖的桥梁,一端紧紧连接着残障工匠们的梦想和生活,另一端则连接着社会大众的善意和尊重。这个项目义卖所得的所有收入,都将被用于开展各类公益项目,用来扶持残障人士就业、创业等。在未来的日子里,“善淘小铺”有着更加宏伟的规划,它将在更多的公共场所设立义卖点,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

本文总结了天津“善淘小铺”这一公益项目,包括它的义卖形式、发展历程、市民的积极参与、善款清点中的感人现象以及项目收入的用途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这个项目是社会关注残疾人权益、助残公益蓬勃发展的一个体现,它在残障人士和社会善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了支持,并且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推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05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