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随礼,是薄情还是另有深意? 婚礼酒席背后的随礼百态

广东网友弟弟结婚,酒店订40桌,每桌1800元,酒席散场后发现多数人随礼仅200元,关系好的也才500元,由此引发对随礼现象的讨论,包括随礼的对等原则、与交情地位的关系等,还列举了各地不同的随礼习俗和看法。

近日,广东有位网友在网上发帖诉苦,称自己弟弟结婚时发生了一件颇为“扎心”的事。当时在酒店订了足足40桌酒席,每桌的花费高达1800元。本以为宾客们会根据酒席的档次给予比较可观的随礼,可谁能想到,酒席散场后查看礼单,却发现大多数宾客出礼仅仅只有200元,就算是那些关系比较好的,也不过才给了500元,这数字实在是让人不忍直视。这位网友忍不住感叹,现在的人情真是薄如纸,感觉大家都太抠门了,把钱看得太重。随礼这件事,有人提出存在一个“对等原则”,意思就是你平时给别人送200元的礼,那就别指望别人回大礼。但这里面其实有个问题,结婚可是人生大事,主家咬着牙撑起场面,选择了高档的酒席,难道宾客们随礼的时候就不该多给一点,沾沾喜气吗?然而现实却很残酷,随礼的金额早就和交情、地位紧密挂钩了。就像山东的网友所说,不赴宴随礼200元就可以,要是到场参加的话,至少得500元,如果是发小级别的关系,那得给到800元才行。这看似简单的“行情”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不少人情冷暖的故事。不过话又说回来,结婚本来就是图个热闹,酒席的档次也是主家自己选择的,随礼不管多少,讲究的是礼尚往来。毕竟酒席是自己办的,图的就是个热闹和人气,也要量力而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让人心酸的随礼经历呢?这个帖子一经发出,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围观和热烈讨论。我们来看看网友们都有哪些“真知灼见”吧。在福建省福清长乐等市县,存在一种很特别的习俗,不管办的红白喜事宴席有多豪华,主家一律不可以收受客人亲友的随礼红包。这种习俗已经延续了十几二十年了,在那里,收礼是会被人看不起的,要是没钱就不要请客,收礼是很丢人的行为。有网友指出,把结婚当作发财的手段那就大错特错了。按照一桌10人,每人200元来算的话,一桌就能收2000元,这样还能赚200元呢,怎么能说是亏本呢?也有网友提出不同看法,婚宴主要是图个热闹这没错,但这里说的一桌1800元,是不含烟酒的。而且算法也不对,一桌10人不是就会有10个随礼的。一般也就7到8个人随礼,有的去回礼还会带着孩子,关系近点的还不止去一两个人呢。还有网友说,在广东广西,两广的人摆酒席大多都是亏本的。在他们那里,最亲的随礼也就是两百或者五百元。他们摆酒席只要人到了就很开心,不在乎红包里有多少钱,哪怕只有十块钱,只要人到就好。其实啊,红白喜事的随礼都是往来礼,不管你是随1000元还是100元,将来都是要还的,这又有什么区别呢?有网友认为,不是现在的人太抠门、把钱看得太重,而是发帖的这位作者或者他们家那一小撮人太看重金钱了。把人情世故的酒席当成赚钱的机会,结果往往是那些越精明、越想在人情世故里赚钱的人,越觉得自己吃亏。老祖先有句话说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只要人家来参加酒席了,就应该非常高兴,从来不会因为人家的礼少而生气。如果请了人家,人家不来(特殊情况除外),那才是真的会生气,以后就再也不会跟他礼尚往来了。请了他,他来了,哪怕不送一分钱自己也高兴,办酒席不是做生意赚钱,而是要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邻居同事一起来聚聚,互相祝福贺喜。人来了就是看得起,这里面的交情和厚意,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标准,用钱买的感情那不是感情,而是利益交换。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全县都统一不送礼,所有的客人都是空着手来参加宴席的。为什么不送礼呢?因为全县包括农村,没有一家办酒席是收礼的,这个传统已经流传了差不多四十年了。在广东参加过朋友婚礼的网友分享,自己上1000元的礼,主家还在红包里添10元,当场返给自己,这真的是很棒的习俗。也有网友表示,摆酒席不能和牟利、回本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广东人好多都是不收礼或者回礼大部分,主题就是高兴、热闹、开心,礼金是发自内心和根据个人能力的表现,不能歧视人。自己摆酒的时候,200元和2000元都欣然接受,一样热情接待亲友,这才是度量和礼貌。说到随礼,近日有媒体报道清远一地,那里一桌酒席六七百,礼金却只收二三十元。报道称,在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每当村民有喜事办喜宴,随礼的份子钱一直有不过百元的传统,这是村民们心照不宣的“约定”。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份子钱只收2毛钱(相当于“一个肉包的价格”),后来是五块、十块,再后来,涨到三十、五十。虽然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份子钱却一直“原地踏步”。偶尔有从外地来参宴的人看了一眼“喜桌”——上面也是有鱼有肉、有鸡有鸭,就表示很不解:“不会亏吗?”但村民们都说“人情大过天”。近日南都记者探访这个小镇时,村民们都表示,首先办喜宴就是大伙儿聚一聚,不存在铺张浪费;其次,也是图个热闹和高兴。所以,哪怕收支不平衡,大家也乐于庆祝,因为“人情价值”远大于“账面价值”。阳山县太平镇沙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学友也说:“你的人到了,比给份子钱更有意义。”人情大过天,这确实让人感慨万千,这才是办酒席的本质啊。我们再回到开篇那位网友提及的婚礼,认为随礼200元太少,这显然有些过分了。人家既然能够出席酒宴,就说明给了情面。不然,现在大家都挺忙的,谁有空来吃这餐饭呢?人到了,就是给足了面子。至于想通过办酒席赚钱的,那就更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了。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难道以后这些礼不用还了吗?

本文从广东一场婚礼酒席随礼金额低的事件出发,探讨了随礼现象背后的复杂人情世故,包括各地不同的随礼习俗和观念,如福清长乐不收礼、江西石城全县不送礼、清远岭背镇份子钱低等,最终强调办酒席的本质是人情交往而非盈利,人到比礼金多少更重要。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18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