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机器人现身马拉松赛道,与人类同跑,机器人跑马拉松:开启人机协作新纪元

在北京亦庄发生的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的事件,包括比赛的场景、机器人参赛队的准备情况、比赛过程中出现的状况以及此次比赛对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意义等内容。

1896年,希腊的斯皮里宗·路易斯成为奥运史上首个马拉松冠军,那时的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129年后的中国,机器人竟能站在马拉松的赛道之上。

这些机器人以人形本体为依托,凭借人工智能为大脑,与人类一同出发,共同奔跑在半马的赛道上,共享那欢快热闹的氛围。

4月19日,北京亦庄迎来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随着发令枪响,全球人机协作的崭新历史篇章就此开启。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奔跑。清晨7时,北京南海子公园的出发点雾气尚未散尽,人群却已熙熙攘攘。赛道的一侧,人类跑者们满脸兴奋与新奇;另一侧,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正在进行最后的赛前准备。

大家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发令枪响。终于,在7时30分,全球首次“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比赛正式鸣枪开跑。

身高1.8米、体重55公斤的“天工Ultra”一马当先。它在大功率一体化关节以及腿足刚柔耦合设计的助力下,能够稳定地保持7到8公里的时速前行,这一情景让周围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

“天工Ultra”虽然擅长奔跑,但是也需要更换电池。而身高1.2米的人形机器人“旋风小子”则有着自己的策略,它步频快、重心稳,试图凭借长续航能力与“大个子”一较高下。

马拉松是对人类耐力与意志的极限挑战,象征着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这些参赛的机器人在性能、尺寸和外观等方面各有不同,未来的应用场景也是多种多样,那它们为什么都要来参加半程马拉松的历练呢?

人形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载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概念验证阶段逐步迈向实际应用阶段。是否能够通过“以赛促研”,让其发展迎来新的突破呢?这个源自2024年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意,很快就得到了各方的响应。

为了应对这场长达21.0975公里的“极限大考”,各机器人参赛队都下了苦功夫。他们提前开展了大量的长距离测试,模拟不同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优化机器人的步态和能量管理,强化感知和决策算法,从而使机器人的运动更加稳定、流畅。

在路测过程中,一些机器人出现了零件脱落、关节开裂、不慎摔倒等问题,研发团队对这些在“奔跑”中出现的问题和数据都一一进行了记录,并针对性地加以完善。而想要举办好这场没有经验可循的大赛,主办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工作会、协调会常常开到深夜,从路线设计、规则制定到联动保障等,都要逐一进行论证和测试。

成绩的好坏并非唯一的评判标准。最终,“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荣获冠军,有6家机器人参赛队成功完成比赛。

在比赛中,机器人摔倒了又被扶起,更换电池后再次出发,这种科技照进现实的场景,冲击着每个人的感官和认知。

这是一场向新向实的探索。人类从直立行走到学会奔跑,历经了数百万年;而机器人从轮式行进到双足触地奔走,仅仅用了几十年。如今,创新的速度更是以天来计算。

就拿“旋风小子”来说,它的发展时间线清晰可见:其2024年5月学会行走,6月能够奔跑,7月完成双腿跳和单腿跳,9月通过强化学习具备避障能力,10月开启跳舞技能,年末进行升级,本体性能更强,今年3月实现后空翻,跑完半马之后,它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新技术的到来,既需要耐心等待,也需要积极推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于海斌表示:“技术一旦形成突破,尤其具备通用能力后,释放出的价值、意义将是巨大的。”

此次“人机共跑”的核心目的在于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实用化发展。

从验证方面来看,在长距离、复杂地形中持续稳定运动,对不同构型人形机器人的续航、运动控制、环境适应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将促使研发团队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加速产品设计改进,推进供应链成熟,降低量产成本。

从推广方面来看,经过马拉松赛事的锤炼,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整机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这将推动人形机器人更快地进入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甚至家庭场景,协助人类完成安防巡检、带电操作、高强度作业等任务,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说:“中国人形机器人一定能发展好,我们有底气。”人形机器人由上千个零件组成,背后牵动着长长的产业链。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强大,这为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富的科研人才和系统的产业规划,也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指出,我国一些区域聚集了仿生机器人、传感器、AI芯片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研发 - 中试 - 量产”的闭环,开放“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为人形机器人加速从“实验室明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比赛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在比赛过程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当人形机器人经过时,“外卖小哥”停下了忙碌的脚步;家长抱着孩子在场边观看比赛,为人类和机器人跑者大声加油;年轻人打开手机直播,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奔跑的镜头。

科技的发展需要被大众看到、被接纳、被理解。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说:“以赛为媒,激发公众对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兴趣,也是推动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能够长跑的机器人,它们的未来方向在哪里呢?人类对未来的期待,就是科技应该发展的方向。触发科技与社会的“良性碰撞”,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机边界”,推动从“人机共生”向“人机共荣”发展。

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更深层次种下。参赛机器人“小巨人”是由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7名教师带着4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发的,他们的专业涵盖机电、算法、机械制造、服装设计等领域。

“小巨人”虽然体型较小,但志向远大。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黄敦华表示:“今年的它75厘米高,完赛还需要接力,争取明年长到1.2米,跑完12公里;后年长到1.4米,力争完成半马;未来,每一年都要上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地跑。”

深入的产业协作正在更大的维度上酝酿。“天工2.0”搭载的“慧思开物”具身智能平台,实现了从任务理解到执行的全流程智能化,既开源,也开放。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技术负责人车正平说:“通过技术验证和实际参赛形成的高质量数据集,将进一步完善‘慧思开物’的基础算法和工具链,支持全球各类机器人更好地适配不同场景、完成更多任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表示:“人形机器人‘跑马’的本质,是人类的梦想在奔跑。马拉松的赛道终会跑完,但人机协同的探索不会停止。”

首秀之后,“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赛明年是否还会举办呢?记者了解到,新的比赛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赛事的新目标是:更全,吸引更广泛的队伍参与,促使更多机器人完赛;更快,推动更多机器人突破运动性能极限,在复杂环境适应性上实现“更强”,更多地实现自主决策。

涌现、进阶、共舞……让我们向着未来出发吧!

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比赛的情况,包括比赛场景、机器人参赛队的表现和准备工作、比赛的意义等。这场比赛是人机协作的新尝试,不仅对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有着验证和推动作用,还能促进产业向实际应用发展,同时激发公众对相关领域的兴趣,为未来人机协同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44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景山公园:“五一”文创好物一网打尽,景山公园“五一”:文创宝藏大集合

    “五一”假期首日北京市属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的游客接待量情况,重点介绍了景山公园在“五一”期间推出的“公园礼物”市集。这个市集汇聚了众多市属公园的文创精品,包括国家植物园、玉渊潭公园、景山公园等各自的特色文创产品,如植...

    汽车 2025年05月02日 10:04
    315
  •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5年一季度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来源:商务部网站2025年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较快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19741.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8351.5亿元,增长12.2%;进口11390.3亿元,增长6.2%。...

    汽车 2025年05月02日 09:44
    120
  • 探秘上海大通仪表的阀门试压专利

    上海大通仪表有限公司在2025年5月2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取得了一项名为“一种高温高压阀门试压工具”的专利。文章详细介绍了该专利涉及的工具结构包括阀门组件、密封压板等部件,以及该工具的优点,如可满足大...

    汽车 2025年05月02日 09:27
    109
  • 探秘中国平安财险的新专利,中国平安财险专利:车辆风险评估

    这篇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消息。包括其在2025年5月2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一项名为“车辆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还介绍了该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如2002年成立于深圳,以保险业为主,注册资...

    汽车 2025年05月02日 09:21
    385
  • 湖北省总工会举办送文化进基层暨职工大思政课活动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原标题:湖北省总工会举办送文化进基层暨职工大思政课活动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张翀 通讯员程功 实习生汪颀伟4月23日,湖北省总工会联合武汉市总工会在武汉市洪山区举办“中国梦·劳动美——勇当支点建设主力军”送文化进基层暨职工大思政课活动,并同步网络直播,线...

    2025年05月02日 08:38
    175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