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劳动课成为我国中小学独立课程两年来的情况。先以江苏省徐州市徐海路幼儿园劳动教育走红网络引出话题,展示了各地劳动课基本开足开齐且形式多样的成果,如多地学校劳动课课程化、规范化,一些学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但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像部分地方重视不足、软硬件缺失、重形式轻过程、校内校外热度不均等,最后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软硬件和安全保障、完善评价体系等建议。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柯高阳 邓倩倩 郑明鸿)烙饼、包饺子、蒸窝窝头……最近啊,江苏省徐州市徐海路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在网络上特别火。瞧,孩子们做饭的时候那叫一个全神贯注,手法还像模像样的呢,这可得到了众多网民的点赞追捧哦,甚至有外省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入园的事儿呢。
2022年的时候,劳动课正式成为咱们国家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啦。这新课标都实施两年了,劳动课上得咋样呢?又该怎么让孩子们真正学会劳动、爱上劳动呢?“新华视点”的记者呀,就在好多地方进行采访了。
基本上都开足开齐,部分劳动课火得“出圈”
“其实呀,除了做美食,我们幼儿园小朋友要学的劳动本领可多了,像养家禽、编织、缝纫、茶艺、水墨拓印等等。”徐海路幼儿园的园长张乾介绍说,孩子们的劳动呢,以自我服务为主,还有手工类、生活体验类这些类型的。
记者到各地走访发现,各地学校的劳动课大体上都开足开齐了,劳动教育也逐渐朝着课程化、规范化发展。就拿徐州市来说吧,当地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已经配备了专兼职的劳动课教师呢。除了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还保证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而且有500多所中小学开辟了专门的区域,用来开展种植、养殖这些劳动实践活动。
传统手工艺制作、校园开心农场、厨艺风采展示……各种各样形式的劳动教育正在融入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当中。
在贵州省贵阳市第四十中学,校园里有一块劳动实践基地,名字叫做“半亩花田”。副校长龙蓓告诉记者,这花田里以前可是贫瘠的黄泥土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劳动,把食堂里的厨余废料收集起来烧成灰来肥土,这才把花田改造成了可以耕种的熟土,现在都已经种出好几季的瓜果蔬菜了。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开发了陶艺、刺绣、剪纸、藤编等43门劳动教育课程,还编写了4本校本教材呢。校长欧阳玲说:“这些课程都是先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根据他们的兴趣来开设的,所以很受学生欢迎。”就拿藤编课程来说吧,孩子们能够自由地设计造型、挑选色彩,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地掌握技巧,这样既锻炼了手工能力,又考验了耐心,还能从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呢。
有些学校还试着把劳动课和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能收获多种学习效果。江苏省南京市力行小学把学校附近的八亩实践基地开垦成了药植园,师生们在里面种上了党参、何首乌、金银花、决明子、红枸杞等。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中草药三字经,在数学课上用不同的方法丈量地块面积,在音乐课上学唱中草药歌谣……从中草药的种植、采集、晾晒到制作香包,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交汇在一起了。
“上劳动课容易,上好劳动课难”
记者采访的时候发现,现在一些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呢。“上劳动课容易,上好劳动课难”,这可是很多一线劳动课教师共同的感受。
有些地方对劳动课不够重视,部分学校相关的软硬件都有缺失。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明霞说:“当前劳动课又不是升学考试的主科,只是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指标。在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影响下,一些学校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不够。”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的劳动教育面临着劳动实践场地不足、专业设施设备不全、专业师资缺乏等问题,劳动课大多是由班主任、体育老师兼职授课的,课程形式也比较单一。贵阳市某城区小学的一名劳动课教师就说:“我们学校虽然开了劳动教育课,但是场地实在是有限,所以就没有搞室外活动,几乎都是室内教学。”
有些地方重形式轻过程,劳动教育变成了表演作秀。西南地区有一所城市小学在劳动课上带着学生捉泥鳅,让孩子们体验丰收的喜悦。可是这些泥鳅并不是学生自己喂养的,而是学校直接从市场上买来,然后投放到泥坑里面的。
在福建,当地有一所小学在天台上搭架子搞“立体种植”。这所小学的一名班主任告诉记者,种植的过程基本上都是老师代劳的,几乎没让学生参与。种植结束后,学生要写几百字的心得,老师还得用美篇制作图文展示各个班级的劳动教育成果,这又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有些地方校内“热”校外“冷”,劳动作业都让家长代劳了。一些学校在劳动课之后会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比如在家炒菜、拖地、养蚕等。江苏苏州的皮先生就吐槽说,有的作业逼着家长当“导演”、做“编剧”,不仅要自己购买原材料、加工,还要记录评价、拍照上传,“忙前忙后操碎了心,比自己劳动还累”。
让孩子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劳动课受到社会的关注,也很受学生欢迎。好多受访的一线教师都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软硬件和安全保障,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把劳动课上足上好。
一方面呢,要强化劳动教育的软硬件保障。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以来,各地发布的劳动教育实施意见都包含“安排一定公用经费开展劳动教育”这样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大多缺乏具体要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费、师资和场地保障的情况也是参差不齐的。专家就呼吁了,各地要尽快明确保障标准,支持学校做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教学设施和场所建设、师资引进和培训等工作。
在这方面,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了。广东深圳统筹安排公用经费、课后延时服务经费等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资源和服务。江苏常州2023年出台的《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规定,中小学按不低于年度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总额的3%安排劳动教育经费,学校每学年设劳动周,组织学生参加集体劳动实践。
另一方面呢,还要强化劳动教育的安全保障,争取更多家长的支持。张乾告诉记者,徐海路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育刚开始的时候,也面临着部分家长的疑虑:“孩子年纪还小,能学会这些技能吗?有没有危险?”但是在尝试探索取得效果之后,家长们的顾虑就慢慢被打消了。
张乾等一线教师建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劳动的时间和强度也要适度。学校在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之前,要认真排查、清除各种安全隐患,指导孩子规范使用劳动工具,加强学生安全技能与应急能力的培养,做到防患于未然。
此外,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吴树伟坦言:“让学生获得劳动技能才是劳动教育的真正目的。”当前对劳动教育的评价还存在着重形式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他建议,把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参评结合起来,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本文总结了劳动课成为独立课程两年来的整体情况,包括劳动课在各地基本开足开齐且有不少成功案例,如一些学校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但同时也存在着重视不足、软硬件缺失、形式主义、家校合作不佳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的软硬件保障、安全保障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建议,以促进劳动课更好地发展,让孩子在劳动中真正收获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