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聚焦于福建南平的“山系生活”主题,阐述南平如何依托自身的自然与文化优势,将“山系生活”从概念转化为文旅融合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特色与成果,以及其对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模式的启发意义等内容。
在现代社会,当都市人群纷纷背起登山包踏上远行之旅,当朋友圈被山间的潺潺溪流、古老的非遗技艺等充满自然与传统韵味的内容刷屏的时候,“山系生活”这个概念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时尚的标签,它演变成了一场人们回归自然与传统的精神上的返乡之旅。
在4月19日到23日期间,“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主题活动在武夷山盛大举办。南平,这座隐匿于武夷山脉深处的城市,宛如一颗“山系生活”的明珠。它以自然为根基,以文化为脉络,成功地将“山系生活”这个概念落地为实际行动。南平凭借武夷山“双世遗”所蕴含的丰富生态与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崭新路径,这一举措为当代人打造出了触手可及的“诗与远方”。
南平的山水不是一幅静止的画卷,而是一部流淌着的文明史诗。武夷山国家公园利用1号风景道将114处文物保护资源、83个非遗项目、35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21个A级景区串联起来。如此一来,骑行爱好者能够在1号风景道上尽情追逐风的脚步,马拉松选手也能在茶山云雾缭绕的美景中畅快奔跑,他们就像置身于一幅“移步换景”的动态画卷之中。有数据表明,2024年南平市接待游客的总量达到了8492.72万人次,和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2.3%;旅游总收入达到898.35亿元,同比增长16%,这充分体现了南平将生态优势有效地转化为了发展的强劲动能。
“山系生活”的核心内涵,除了在山野林泉之间去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联系之外,还在于让传统技艺变成可以触摸的生活体验。
南平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这里的茶文化源于“山系生活”。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等非遗项目也在传承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南平把茶文化和非遗技艺巧妙结合,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艺比赛等活动,推出茶旅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前来采茶、制茶、品茶,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文旅体验。
当“山系生活”与千年古村相遇的时候,催生了“活态传承”的新可能。例如考亭村,它将古老的老宅进行改造,变成了充满书香的茶肆、建盏工坊、木雕画廊等,吸引游客沉浸其中体验非遗技艺,带动了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福建南平的实践清晰地表明,茶与非遗的融合不但激活了千年茶道,而且让游客在品茶、赏盏、游览古村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既保留了古村青石板路上的浓浓乡愁,又为其注入了新业态的活力,使得古村成为文旅产业的新地标,推动南平文旅产业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山系生活”不仅仅是一种回归质朴的生活态度,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智慧。当美丽的风景成为生活的延伸,当传统与现实相互交融的时候,文旅融合就能够深入人们的内心。这种“与自然共生、与传统对话”的理念,为中国文旅产业提供了可以复制的模式,也向世界传递出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密码。
南平通过将自然与文化相结合,把“山系生活”理念融入文旅产业,实现了生态优势向发展动能的转化,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了文旅产业发展,其模式对中国文旅产业具有借鉴意义,也向世界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