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特校:合作模式开启特殊教育新篇,凤冈特校新举措:多方合作助力特殊儿童教育与家长就业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系列积极举措。该校为减轻家长陪读的经济压力,在多方努力下,通过多种合作模式达成了诸多成果,如企业落户校园,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学校与各方合作提升家长技能等,最终提高了特殊儿童入学率。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一直致力于解决家长“陪读”所面临的经济压力这一问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学校积极地向各方争取政策方面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地吸引了企业落户到校园之中进行发展。这一举措有着诸多积极意义,一方面,为那些陪读的家长们提供了就业方面的支持,使得家长们有了收入来源,减轻了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让家长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以及成长过程当中去。这进一步推动了家校之间的合作,使得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合作建立工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凤冈县教体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县残联积极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与纺织企业依照“特教教育 企业基地”的合作模式,签署了双方租借合作协议。学校投入56万元用于前期场地的装修工作,企业则投入38万元来采购针车设备,就这样,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就业工厂”成功建立起来了。而且,珠海香洲区给予了449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扩建厂房2100平方米,目前这个工厂能够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为陪读家长构建起了就业平台,实现了校内工学一体的良好模式。“政校”合作在强化技能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按照“企业所需,家长所能”的原则,特殊教育学校不断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学校等单位之间的合作。专门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多次为工厂的职工,尤其是陪读家长们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企业“量身定制”技能人才。这一做法既提高了陪读家长的技术水平,又保障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缝纫技术培训4期,参与培训的人次达到了160人次。“家校”合作在保障入学方面成效显著。特殊教育学校通过遍访的方式,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特殊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陪读家长的意愿,详细地建立起就业需求台账。并且严格依据校企合作协议,优先招聘特殊教育学校陪读家长以及家庭经济困难户就业,有效地解决了陪读家长的就业难题,达成了特殊家庭孩子教育与陪读家长就业的双重保障,特殊教育学生的入学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目前,陪读家长就业人数达到12人,人均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县域内适龄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了100%。

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校企”“政校”“家校”等多种合作模式,解决了陪读家长的就业问题,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同时提升了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这一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67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