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杏林小学图书馆管理员徐君华的故事。通过描述她对图书馆工作的付出,如精心修复书籍、打造独特的“沉默图书馆”,展现她对阅读推广的积极影响。
在4月23日早晨八点的时候,合肥市杏林小学的图书馆管理员徐君华就已经坐在窗边开始穿针引线了。只见那银针在她的手指间灵活地穿梭着,她正在把一本本泛黄绘本已经脱落的封面重新缝合起来呢。
在她的身后,有着超过3万册的藏书静静地立在那里。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油墨和胶水混合而成的气息,这里就是全校师生口中所说的“沉默图书馆”。
“哗啦”一声,徐君华轻轻地抖开了一本《动物小秘密》。这本曾经因为被频繁翻阅而导致书脊开裂的旧书,到了她的手里就像是获得了新生一样。那磨损的书角被她用透明胶带仔细地粘牢了,折痕的地方还垫上了薄纸来加固,就连封底的条形码她都用橡皮擦得亮晶晶的。
徐君华办公桌上的工具箱那简直就是一个“微型图书馆修复站”啊。这里面除了有常见的剪刀、胶棒之外,还有订书机、锤子、针线包等等工具呢。她还常常说:“我们得让孩子捧着干干净净的书。”
在她那一双巧手的摆弄下,哪怕是被污渍浸透了的书本都能够重新获得生机。穿过一排排的书架,在尽头处有一个“淘宝区”,这个地方总是能够吸引最多的目光。在这里陈列着的可不是什么珍稀的古籍,而是被徐老师开玩笑称为“重伤员”的二手书。像那缺角的《三国演义》、褪色的《十万个为什么》,不过每一本书的外壳上都有胶带,这可是徐老师独创的“阅读勋章”呢,它记录着这些书籍的重生历程。
“前不久刚刚补好的《幽默三国》,今天又被借走了。”徐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翻开了借阅记录册,只见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填满了每一页。她还特意把破损率最高的书籍放在书架上很显眼的位置,她说:“我们想要让学生们知道,好的故事是值得反复品味的。”据校方的统计,这个面积还不到100平方米的图书馆,一周的流通量能够超过一千册次呢,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一书难求”的场面。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给图书馆取名为“沉默”的时候呢?徐君华面对记者的疑问这样回答道:“现在的孩子啊,太浮躁了,玩游戏、刷视频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我就希望他们在踏入这个空间的那一刻,就能够放下喧嚣,用心去感受文字的温度。”
这种独特的氛围甚至还影响到了校园文化呢。现在,在杏林小学的走廊里,随处都能够看到捧着书默默阅读的身影,就连午休时间的操场上,追逐打闹的孩童也少了很多。连校长陈艳都忍不住感慨地说:“徐老师用一针一线缝补的可不只是书本啊,更是孩子们的心。”
每次领取劳保用品的时候,徐君华总是第一个冲到仓库,还说:“胶带、胶水、订书钉,这三样东西永远都不够用。”
在世界读书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沉默图书馆”的故事就像是一缕清风一样,吹散了人们对图书馆固有的印象。在这里,没有智能借阅系统,也没有网红打卡装置,但是却有着最本真的阅读温度,那就是一位老教师用12年的时间一直在编织着阅读的摇篮。(记者 史睿雯 张秀明)
文章主要围绕合肥市杏林小学图书馆管理员徐君华展开。讲述她通过修复书籍、营造特殊的图书馆氛围等工作,在12年里对阅读推广产生积极影响,不仅让书籍重焕生机,还影响了校园文化,让学生们更热爱阅读,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看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