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平教授应邀在山东两高校作报告解读什么是“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横贯文理,在综合利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上得天独厚,并且向来关注和跟踪科技创新和科技前沿引发的各种社会和学术问题,理应在当前我国提高科技竞争力、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以及应对美国挑起的关税战等方面勇立潮头、大显身手。

今年全国社科基金项目增列了新的研究领域“科学技术与社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也引发了诸多疑问。例如,什么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它是怎样的一个研究领域?全国社科基金项目为什么要增列这个研究领域?申报这个研究领域的项目需要注意些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助力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4月11日下午和16日上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专家顾问、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应邀相继莅临山东建筑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作学术报告。

马来平教授长期在科技哲学中的科技与社会、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思想史等方面耕耘,著述颇丰。其《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以默顿科学社会学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和《科技与社会引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在学界影响广泛。他以深厚的学术素养、开阔的学术视野为两所高校带来了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他的演讲分为以下四部分:其一,自然辩证法学科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其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另外两种主要研究模式(科学社会学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与西方国家流行的STS):其三,国社科“科学技术与社会”项目的诉求;其四,申报“科学技术与社会”项目的若干建议。

马教授指出,国社科基金项目增列的是广义上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一个文理交叉性的广阔研究领域。它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并创造性地利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方法,研究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环境、生态、伦理、法律、民主、人的异化等种种社会问题和学术问题,以及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科技术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大幅度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研究社会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的的作用,诸如社会的各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的作用。

马教授重点解读了国社科增列“科学技术与社会”领域的原因,提出了申报该项目的四项重要建议:一是注重选题与科学技术的相关性;二是具有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的鲜明问题意识;三是打破学术壁垒,创造和选择最贴切的理论与方法;四是胸中装有“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框架。

马教授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横贯文理,在综合利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上得天独厚,向来关注和跟踪科技创新和科技前沿引发的各种社会和学术问题,理应在当前我国提高科技竞争力、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以及应对美国挑起的关税战等方面勇立潮头、大显身手。

马来平教授的报告思想深邃,内容翔实,逻辑缜密,实用性强,对高校教师科研工作和学校学科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每场报告结束后,马教授都与申报“科学技术与社会”领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仔细审阅并深入剖析每一份申报书。

与会教师表示,讲座使他们获得了深刻的启发和富有成效的指导,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极大兴趣。会后大家纷纷添加马教授的联系方式,希望日后就相关课题继续进行深入交流。

马来平,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专家顾问,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科普创作学会理事长、山东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省科协常委,以及《自然辩证法研究》《科技哲学研究》等多家期刊编委。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想史、科技哲学。专著有:《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科技与社会引论》等10余种;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文史哲》等期刊发表CSSCI论文1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现正主持省社科重大项目山东文脉工程“《齐鲁文库》科技编”。获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0项。所培养博士生中有3人获省优秀博士论文。先后获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女子学院张晓丽、山东建筑大学张鹤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70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