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布的《行动方案》在外汇领域的一系列举措,包括这些举措对总部经济、“走出去”企业、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响等内容。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消息,记者杜燕飞报道。国家外汇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陈之为于23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为《行动方案》)在外汇方面出台了众多首创性的改革以及引领性的开放举措,这对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意义非凡。”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行动方案》。此《行动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了18条重点举措,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
在提升总部经济能效方面,《行动方案》重点关注对企业集团全球资金管理体系的支持。具体表现为: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管理政策,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全功能资金池跨境资金调拨;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扶持政策,从而鼓励企业集团在沪设立资金池。
陈之为表示:“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是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策略,国家外汇局为满足跨国公司经营管理需求,发挥资金聚合优势,推出了多项资金池创新举措。”这些政策能够进一步满足跨国公司集团内成员之间资金归集和余缺调剂等需求,达成全球资金便捷、高效的管理与使用。
针对推动“走出去”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行动方案》重点关注强化融资服务和外汇风险管理能力。《行动方案》提出,要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程,以便更好地满足境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银团贷款需求;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非居民并购贷款服务;开发多种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鼓励更多银行接入“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直接报价,方便各类企业开展外汇业务。
陈之为称:“为了支持‘走出去’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布局,国家外汇局在提供多项融资便利措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也为企业应对拓展海外市场面临的外汇风险提供保障。”
为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行动方案》着重于提高跨境结算服务效率。一方面,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和应用场景,支持符合一定要求的银行通过创新自由贸易账户服务为跨境电商提供与国际接轨的结算服务。另一方面,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鼓励银行开展数字化身份认证和识别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等优化真实性整合。
陈之为表示:“国家外汇局一直在推动经营主体外汇结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跨境贸易投资结算效率,优化外汇营商环境,支持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优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方面,《行动方案》重点聚焦外汇业务流程优化和系统再造。此次在上海先行先试的优化管理政策包括:一方面,对企业进行外汇合规风险等级分级,提供差异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并鼓励在沪银行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建立试点银行外汇业务尽职免责申述评议机制,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陈之为表示:“为了满足‘放得开’又‘管得住’的要求,国家外汇局持续推动外汇管理系统集成,不断优化外汇管理框架。”随着这些改革措施不断扩展范围,将会惠及更多的市场经营主体,“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政策导向将为上海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集聚功能。
本文总结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行动方案》在外汇领域的一系列举措,如在总部经济、“走出去”企业、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服务能力,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优化外汇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