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香港加征关税这一事件,包括加征的幅度等情况,同时阐述香港所采取的多方面应对措施,分析加征关税对香港各方面的影响以及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等情况。
美国宣布针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其中涉及香港的情况颇为引人关注。美国对香港产品加征34%的关税,再加上之前宣布的20%关税,累计竟高达54%的关税。而且,美国还宣布取消对香港寄往美国的包裹“小额豁免”(800美元以下)关税政策。香港一直以来都是自由贸易港,坚定地支持和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对于包括美国产品在内的所有进口货品都不设置关税。面对美国的这种关税举措,香港特区政府积极应对,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一方面,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区域合作,致力于发展高增值且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例如,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力度,推动国际金融合作,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吸引外国企业和资金,并且为业界提供强有力的支援等。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关税的确会给香港的中小企业以及跨境电商带来一定的压力。不过,这种压力并不会对香港产生那种“颠覆性”的影响。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香港产品出口到美国的货值在出口总值中仅仅占0.1%。从市场占比来看,美国在香港整体货物出口的份额,已经从2018年的8.6%缩减到2024年的6.5%,而东盟市场份额却从7.4%上升到8.7%,早在2019年,东盟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香港第二大货物出口市场。从更广泛的视角看,香港在国际贸易领域有着诸多优势。香港已经与21个经济体签订了9份自由贸易协定,还与33个经济体签订了24份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驻外经济贸易办事机构更是覆盖了100多个国家。目前,香港还在积极努力争取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此遍布全球的投资贸易伙伴网络,让香港有足够的回旋空间来应对美国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影响。香港与内地市场的连接日益紧密,这为香港注入了强大的稳定性。截至2024年底,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内地与香港累计的货物关税优惠已经突破102亿元人民币。2024年,内地和香港的货物贸易总额超过4.8万亿港元。内地对香港服务业作出全面或部分开放的部门已经增加到153个,占全部160个服务贸易部门的96%。从今年3月开始实施的CEPA服务贸易修订协议,在金融、建筑、检测认证、电信、电视电影、旅游等多个行业进一步扩大开放,这进一步降低了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内地服务市场的门槛。近年来,香港的创科产业发展迅速,在招商引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的优化,这无疑增强了香港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就在不久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香港向全球大力推介科学园、数码港、河套香港园区以及新田科技城这三大园区,围绕人工智能与数据、生命健康科技、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吸引企业和人才入驻。2024年,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成功协助来自39个经济体的539家企业到港开设或拓展业务,相比上年增加了41%,这能够为香港带来677亿港元的投资,并且提供6800多个就业岗位。由于美国加征关税可能会引起各方的反制,香港股市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港元在联系汇率制度下一直保持稳定,金融交易也顺畅有序,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对香港资本市场造成系统性影响的异常行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过去的10年间,美国对香港的贸易顺差高达2715亿美元,这在其所有贸易伙伴中是最高的。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的荒谬性,或许在香港这里就会率先体现出来。本文总结了美国对香港加征关税的情况,详细分析了香港在面对这一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和自身优势。香港虽然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凭借与内地的紧密联系、自身广泛的贸易网络、积极的产业发展等因素,有能力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压力,并且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本身存在荒谬性。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