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尿路上皮癌治疗的进展展开,介绍了在相关会议上各位专家的观点,阐述了技术创新和药物研发突破带来的成果,还提及中外合作在推动尿路上皮癌治疗方案精准化方面的努力和意义等内容。
中新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张素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张旭在近期表示:“中国尿路上皮癌治疗近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进展,这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以及药物研发方面的突破。”
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对下尿路(膀胱和尿道)以及上尿路(输尿管和肾盂)产生影响的癌症。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新增膀胱癌病例约为61.4万例,因膀胱癌死亡的患者人数约为22.1万。
4月24日,主题为“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的“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于北京举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健在会上指出:“尿路上皮癌高复发率和晚期预后差的特点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暨黑色素瘤肉瘤内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军称,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出现,还有ADC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数据,这些改变了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格局。并且尿路上皮癌CSCO指南也已经把联合方案纳入到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推荐之中,这进一步规范了国内的临床实践。
张旭在谈及中国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时候提到,从传统化疗发展到包含靶向治疗、免疫治疗、ADC在内的精准医疗,这为晚期尿路上皮癌的诊疗向着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张旭还说:“联合免疫治疗和ADC药物,能够更加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打击,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这样就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从治疗当中获益,从而改善了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主任医师姚欣认为,ADC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丰富了现有的临床治疗策略,其不但在一线治疗中显示出强大的潜力,而且在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以及晚期二线治疗等多个环节推动了尿路上皮癌诊疗模式的变革。
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在会上表示:“通过助力研究协同、技术共享与规范化培训等中外学术交流活动,我们努力不断推动尿路上皮癌治疗方案的精准化,从而让中国患者有机会获得更长久的生存以及更有质量的生活。”
赵萍还表示,期待继续与医疗各界同仁携手,在医学科研、临床实践、药物创新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攻克医学难题,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高中国患者对全球创新成果的可及性,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由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
本文总结了中国尿路上皮癌治疗取得的进展,这一进展得益于技术创新和药物研发突破。介绍了尿路上皮癌的危害以及全球的发病和死亡情况。阐述了相关会议上专家对尿路上皮癌治疗难点、治疗格局改变、精准医疗意义、ADC联合免疫治疗的价值等观点,还提及中外合作在推动尿路上皮癌治疗方案精准化和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中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