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书场”:获评“最美”的独特文化空间

本文将带您走进位于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梅园中名为“摆渡人书场”的公共文化空间。这个在2025年大赛上获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却不太为人熟知的地方,有着独特的魅力,从它的历史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功能,以及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在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的梅园中,有一处名为“摆渡人书场”的公共文化空间静静矗立着。在2025年举办的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上,上海有不少知名的地方获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像一尺花园、徐家汇书院、西岸美术馆,这些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摆渡人书场却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其实,这个书场最早于2008年上海世博会前就进行过改造,它以评弹曲艺为特色,承载着老渡口居民满满的回忆。到了去年,书场又一次进行了更新。更新后的书场,在保留传统江南园林那种雅致韵味的同时,以更加开放多元的功能和姿态融入到了现代社区生活当中。

人们常说建筑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同时也能洞察城市的未来。摆渡人书场就是这样一个从历史中走来,并且给城市留下诸多可能性的地方。

这里就像自家的院子一样。上午9点刚过,梅园里阳光洒下,摆渡人书场的门口就开始陆陆续续聚集起人来。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拎着布包、拿着保温杯,慢悠悠地走到台阶前。一位穿着绛红毛衣的阿姨一边掏出水杯一边念叨着:“今天是黄小莉老师的《庵堂相会》,我们早就约好了,前排的位置可得抢啊!”

离演出开场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书场那100多个固定座位就已经被坐满了。工作人员赶忙搬出几十张圆凳,沿着过道见缝插针地摆放。

等到下午开场之前,原本只能容纳120人的书场竟然挤进了将近150人。过道被圆凳塞得只剩下一条窄窄的缝隙,后排的观众紧紧贴着墙壁站着,就连音响控制台旁边也挤着三四个戏迷。摆渡人书场演出负责人瞿花剑看着满满当当的人说道:“沪剧队的曹老师早就跟我说今天肯定爆满,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夸张。”

70岁的蒋阿姨是书场的铁杆粉丝,她每周都会从康桥赶来听沪剧。蒋阿姨笑着说:“我9点就到了,就想占个好位置。这里的沪剧特别有韵味,演员们都很专业。”

在另一边,69岁的曹慧芳正在排练沪剧,她是周家渡沪剧队的顾问。就在上个月,周家渡沪剧队刚刚成立,她和其他29位队员正在为5月2日的专场演出做准备。曹阿姨自豪地说:“我们这个队伍里,有好几位都是拿过金奖的呢。虽然我们是街道的沪剧队,但是质量绝对不比专业剧团差。”

不少人是冲着这里的“零距离”氛围而来的。在摆渡人书场,舞台和观众席之间仅仅相隔几步远,演员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台下的每一张脸。沪剧队的乐器老师笑着说:“在这里唱戏,观众咳嗽一声我都得调整一下节奏。”这种亲密感吸引了很多铁杆戏迷,甚至有人从长兴岛跨越了大半个上海赶来。一位戏迷阿姨说:“别的剧场就像庙堂一样,这里就像自家的院子。演员下台喝口水的时候,还能跟我聊聊角色该怎么演呢。”

当新的文化形式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很多人新的精神追求的时候,在摆渡人书场,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这个“老书场”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不过,评弹、沪剧等传统艺术形式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受众群缩小”这样的现实困境。摆渡人书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希望通过改造来开辟一条新的思路:与其苦苦思索如何“拯救”传统艺术,不如先打造一个让人愿意停留的空间。

它能变幻出多种玩法。周家渡以前是黄浦江边的重要交通枢纽,书场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摆渡人”这个名字,既代表着每一个拥有老时光记忆的市民,又代表着评弹这门“既能渡人又能渡心”的艺术形式。

2008年,摆渡人书场借着世博会的机会建成,成为了评弹和沪剧爱好者们的聚集地。街道文化中心主任焦雯婕介绍说,过去的书场只有一层很矮的舞台,设施也很陈旧,二层的空间因为没有楼梯,使用率非常低。

到了2024年,摆渡人书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造。设计师保留了建筑的外观,通过内部设计,扩展出了两个新教室。二层的空间通过一座“悬竹”楼梯与庭院相连,形成了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公共艺术装置。

焦雯婕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小而精、优而美的空间。”改造后的摆渡人书场,不但保留了评弹、沪剧等传统曲艺的演出,还增加了文化培训、艺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周一到周五,书场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安排,像沪剧、越剧、京剧、魔术、相声等等,甚至还有非遗手作、亲子手工、电影放映等活动,使用率非常高。

瞿花剑举例说:“这里的小剧场特别适合互动性强的活动。不久前有一场魔术表演,演员邀请小朋友上台学习简单的魔术技巧,现场的气氛特别热烈。小朋友的活动反响特别好,每次报名都是瞬间就抢光了。”

它响应着真实的需求。焦雯婕说:“我们希望这个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看戏的地方,更是一个能够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停留、交流、感受文化的地方。”

瞿花剑介绍说:“我们的活动安排是根据居民的需求量身定制的。”书场和上海市文化配送平台合作,居民可以通过平台“点单”,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出类型。沪剧和评弹是这里的“招牌”,但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孩子,书场还特别增加了互动性强的活动,比如魔术表演和非遗插花课程。

此外,书场的改造也让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书场里面设置了水吧台,提供茶、咖啡等多种饮品,价格很亲民。居民们可以在这里喝杯咖啡、聊聊天,享受一个悠闲的下午。

焦雯婕说:“城市更新的根本就在于顺应人的需求变化。”书场的改造,既满足了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又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和孩子。未来,摆渡人书场还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焦雯婕透露,他们正在计划把二楼的空间打造成一个新的文化空间,用来展示插花、剪纸等传统技艺。“我们希望这个书场不仅能够留住人,最终还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地。”

本文介绍了“摆渡人书场”这一公共文化空间。从它相对陌生的获评情况说起,阐述了它的历史底蕴、在当下的热闹景象,如像自家院子般的氛围。还提到传统艺术面临的困境以及书场通过改造探索出的新思路,包括多种功能的打造和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响应,最后表达了对书场未来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地的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15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西安千名学子角逐“数字赛场 ”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西安4月27日电(记者 张远)西安市第二十五届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暨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活动26日在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开幕。活动以“AI赋能·看见成长”为主题,来自西安市2707支参赛队伍的3700余名中小学生,在创意智造、智能机器人、算法编程...

    2025年05月01日 11:31
    198
  • 医生举报3岁男童疑遭生父虐待,警方回应

    来源:澎湃新闻近日, “浙大医生举报3岁男童疑似遭父亲虐待”事件引发热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叶盛医生在视频中称,接诊的3岁男童头面部、腿部存在多处新旧伤痕,特别是唇部存在人为撕裂的明显裂口,疑长期遭受虐待。4月23日晚,澎湃新闻致电...

    观察 2025年05月01日 11:10
    41
  • 长辛店:千年古镇的国潮新貌,长辛店:老镇新活力,国潮时尚风

    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的情况,包括街区举办的活动、建筑风格的保留、老镇更新项目以及对创业者的支持等方面。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这里保留着多种风格的建筑。就在昨天,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举办了一场名为“长辛先锋 劳动赞歌”的工装主题大秀,这一盛事被记者刘...

    2025年05月01日 10:59
    439
  • 合肥茂达建材取得止水钢板加固装置专利,能够迅速完成止水钢板的安装和拆卸

    金融界2025年4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合肥茂达建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止水钢板加固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2782447 U,申请日期为2024年7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止水钢...

    观察 2025年05月01日 10:48
    36
  • 广西文旅产业迎新机:人工智能AR合作签约 三方合作,AI AR助力广西文旅产业新发展

    4月30日在南宁中关村举行的一个签约仪式,这个签约仪式由广西文化和旅游投资促进会、广西英伦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万木成林文化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杭州灵伴Rokid企业服务创新官方合作伙伴)共同举办,主要涉及人工智能AR赋能文旅行业相关内容。4月30日这一天,...

    2025年05月01日 10:46
    16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