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成都2025年首批亮相的4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进行介绍,包括各个产业园的特色、发展目标、引进企业和项目等情况,展现成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方面的布局与发展成果。
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以环兴隆湖的产业载体为主要阵地。4月28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召开的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特色产业园建设媒体吹风会传来消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链首批的4个“样板”特色产业园,即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成都高新区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和诸葛空间、武侯区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成华区龙潭机器人特色产业园集体亮相。这一事件标志着成都在以大模型和机器人为方向打造高品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特色产业园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
就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而言,这里的产业布局有着明确的规划。据成都天投集团科创生态岛运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产业园以环兴隆湖4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为主阵地,以成都超算中心园区、天府新经济产业园、成都科创生态岛“一区一园一岛”为核心,全力构建生产集约、要素集聚、应用集成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这个占地1006亩的地方被视为“未来之城”,它有着无限的潜力。这里的每一株水草都与物联网终端相连接,每一条道路都是算法迭代的试验场,每一寸天空都在重新定义城市边界,仿佛能够容纳无数触手可及的未来。目前,该产业园已经引进了成都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府浪潮云等14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重点企业,落地了智能客服机器人、无人驾驶船、无人安防巡逻车、无人机配送巡检、无人驾驶接驳车等20余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场景,形成了头部企业牵引、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态势,初步构建起了“需求导向—场景验证—产业落地”的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武侯区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特色产业园也有着自己的宏伟目标。武侯区科协(悦湖新材料科技转化中心)产业发展部负责人表示,这个产业园致力于推动武侯区建成“国家级具身智能场景验证中心”“国家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全国品种最齐全的具身智能文娱场景体验地”。在3 - 5年内,该产业园计划引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头部企业10家以上,关键零部件、本体与系统集成企业等超20家,引进科研院所10家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20个以上,打造各类验证及应用场景不少于80个,从而将悦湖科技城建设成为西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创新核心引擎、中西部最大规模应用示范标杆、全国影响力产业集群高地和国际人才汇聚中心。
成都高新区的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是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新窗口、机器人示范应用新高地、未来科技体验新地标”。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公园不仅是技术研发的试验田,更是场景落地的主战场。公园规划建设机器人产业聚集中心、测试训练中心、应用场景中心、人才实训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具身机器人可信算数中心六大中心,将通过“实验室—中试—市场”全周期支持体系,加速机器人技术商业化进程。从2025年5月起,公园将陆续开放20余类机器人应用场景,这些场景涵盖清洁、物流、安防、消费、餐饮等多个领域,例如无人快餐厅能够实现从点餐到配餐的全自动化服务,科技市集可以展示最新机器人产品与互动体验,无人作业示范区能够演示清扫、养护等智能装备的高效运作。
成华区的四川成都成华经济开发区分为成都机器人产业园和成都智慧能源产业园,主攻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慧能源三大产业方向,确立了“中国西部机器人产业新高地”“新一代数字通信产业集聚地”和“中国西部能源发展引领地”三大目标。成都市龙潭工业机器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以打造国内一流的工业机器人创新示范基地为目标,努力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目前在人工智能 - 机器人产业领域,已经聚集了产业链龙头企业12家、上下游关联企业78家,落地重大产业化项目26个,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8家。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形成了“2个主要承载地 + 6个协同发展地 + N个带动发展地”的产业发展格局,涉及算力、数据、大模型、AI芯片、机器人、示范应用等相关领域。在后续发展中,将以大模型和机器人为主攻方向打造“样板”特色产业园,推动资源要素聚集、产业规模倍增、园区品牌提升。
本文总结了成都首批4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的情况,包括各个园区的定位、发展规划、引进企业和项目等,展示了成都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上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有助于推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升其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