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殡葬典礼,各国政要将出席,普京去不成,中方送梵蒂冈10字

方济各殡葬典礼,各国政要将出席,普京去不成,中方送梵蒂冈10字

字里行间的力量

教皇方济各走了,4月26日,梵蒂冈将为他举行盛大的殡葬典礼。

特朗普会亲自去,泽连斯基说他也会到场,马克龙也不会缺席。

而普京,去不成。

中国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只送了十个字:“推动中梵关系持续改善。”

这个场合,除了哀悼,更像一次国际局势的缩影。

各方立场、关系微妙,全写在了谁去谁不去上。

方济各在位十一年,是天主教历史上第一位拉美教宗,也是第一位耶稣会出身的教皇。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避世”的神职人员,反而像个走南闯北的外交家,频繁就地缘政治问题发声,有时候甚至说得比世俗政客还直接。

2022年初,俄乌战争爆发。

全世界都站队了,唯独方济各说了一句让人出乎意料的话,北约东扩也是问题。

他不偏乌克兰,也不袒护俄罗斯,而是反复强调“停止战争”“和平调解”。

他甚至主动表示,愿意访问莫斯科见普京,但俄方始终没有点头。

这不是没诚意,而是宗教在俄国一直是东正教的领地,天主教想插手,不容易。

尽管如此,普京还是在方济各去世后发了唁电。

“他是人文主义和正义的捍卫者。”普京用了这样一句话。

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普京本人不会出席葬礼,只派出外交代表团。

这有现实考量,普京现在出境存在被捕风险,所以即便再尊重教皇,也不能亲自去。

但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和西方世界之间的“宗教距离”,仍旧没有拉近。

美国那边,特朗普则是态度鲜明。

他宣布将和妻子亲自前往罗马出席葬礼,还下令所有美国使领馆降半旗哀悼,公开称方济各是“这个时代最有分量的声音之一”。

表面上是致敬,背后也有算计。

今年又是美国大选年,特朗普在移民、宗教政策上的争议不少。

现在他来参加葬礼,既是表达敬意,也是在修补他与天主教选民之间的裂痕。

中国表态最为克制,外交部只说了一句:“中方表示哀悼,愿与梵蒂冈继续保持建设性接触。”

有没有代表去参加葬礼?没说。

这事儿确实微妙,中国和梵蒂冈没建交,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梵蒂冈还承认台湾;另一个是主教任命权问题没谈妥。

2018年签了一个临时协议,主教人选由中梵协商,但一直是“试运行”。

这个协议后来又续了三次,最近一次是2024年。

所以现在中方既不能太热情,也不能完全冷处理,很可能还是走2005年的老路,让驻意大利大使“顺路”参加。

而另一件比葬礼还受关注的事,是新教皇怎么选。

按照传统,葬礼后两到三周内,梵蒂冈将召开秘密会议,由枢机主教团投票选出新任教皇。

选举制度并不复杂,获得2/3票数就当选。

但谁能赢,就难说了。

方济各任内提拔了80%以上的枢机,很多都来自非洲、拉美、亚洲。

这批人背景多元,思维也跟传统欧洲派不太一样。

现在呼声较高的有三位:意大利的帕罗林、菲律宾的塔格莱、加纳的图尔克森。

帕罗林是老资格,熟悉教廷外交;塔格莱是亚洲牌,方济各非常信任他;图尔克森则是非洲教会的代表人物。

如果塔格莱或图尔克森当选,那就是真正的“南方教会”崛起。

选举过程不透明,但影响深远。

因为新教皇会不会延续方济各的改革,会不会对中梵关系释放更多信号,全看这场闭门会议的结果。

而方济各在改革上的布局,其实早已铺开,他在任内试图推动“去欧洲中心化”。

以前教皇几乎都来自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和德国。

而他来了之后,一口气提拔了数十位来自南美、非洲和亚洲的枢机主教。

他不止一次说:“教会是全球的,不是西方的。”

他的做法就是把话语权下放,让南方国家在教会中有更大声音。

这也让教廷内部的选举生态,发生了微妙变化。

这种“权力分散化”的背后,是他对教会治理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

他试图打破过去教会层级森严、集中封闭的传统,让更多教区、更多声音参与到重大决策中来。

像主教会议、地方会议,他都尽量扩大参与范围,这不单是政治安排,更是他神学理念的实践。

他相信,教会不是某些精英的舞台,而是信众集体信仰的共同体。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42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