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展开。首先提及了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要实现产能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以及到2060年实现“双碳”目标所需的巨额资金投入情况。接着讲述随着钢铁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转型挑战加剧,包括生态环境部针对钢铁等三大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方案的相关措施。还提到了钢铁行业目前利润下降,靠自身承担转型投入困难,银行贷款受限,其获得的绿色信贷占比极低,严重影响低碳技术研发和转型发展。最后指出钢铁企业因环保成本差异存在不公平竞争,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对能效高、碳排放低的企业给予支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4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2025年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透露了一则重磅消息。经测算,若要在2025年底达成超过80%的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这一目标,钢铁行业还得再投资大概2000亿元呢。而且,要是着眼于2060年实现“双碳”目标,整个行业大约需要投入20万亿元资金,这意味着平均每年得投入超5000亿元啊,这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钢铁行业正式被归入全国碳市场,这个行业所面临的绿色低碳转型挑战一下子就变得更加严峻起来了。
在3月26日的时候,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就这样,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大行业都被正式纳入到全国碳市场当中了。生态环境部采用的是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来分配配额的,在2025年、2026年设置了适应过渡期,等到2027年之后呢,就会去研究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行业配额总量,而且还会逐步地适度收紧,目的就是为了推动这三个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姜维指出,自从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的利润水平就一年比一年低了。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去承担绿色低碳转型所需的巨额投入,那可是困难重重啊。与此同时,银行在向钢铁企业提供贷款的时候,依然受到“两高一剩”政策的限制,这就对新增授信和信贷规模产生了影响。截至2024年末,我国的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达到了36.6万亿元,可是钢铁行业所获得的绿色信贷占比竟然还不足1%,这和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15%的比例相比,实在是太不匹配了。钢铁企业融资受到限制,这对低碳技术的研发以及绿色转型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姜维还提到,钢铁企业之间因为环保成本存在差异,所以就导致了不公平竞争的情况出现。截至4月20日,那些已经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吨钢超低排放改造投资大概是474.35元,吨钢平均环保运行成本大约为218.43元。那些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走在前列的企业,虽然取得了绿色成效,可是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基于此,他建议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极致能效工程的实施,对于那些能效水平高、碳排放强度低的钢铁企业,在产量分配、绿色金融、产品出口、差别电价等方面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钢铁行业在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在2025年底和2060年实现相关目标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行业纳入碳市场后,企业自身利润下降难以承担转型投入,银行贷款受限,且因环保成本差异存在不公平竞争,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对部分企业给予支持以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