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展开,阐述汽车行业“反内卷”的现状,包括在车展上高管站台热度下降、辅助驾驶宣传更务实等成效初显的情况。同时也指出在“反内卷”过程中存在的误读声音,如将其歪曲为反对正常竞争、借机涨价、不思创新等,并分析正确的做法应是企业从“卷价格”“卷营销”向“卷技术”“卷服务”过渡以赢得消费者。
半月谈评论员杨有宗、李峰洲、王鹤带来了汽车行业的深度分析。在4月25日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这是汽车行业的一场盛会,众多国内外汽车品牌纷纷带着自家的最新产品和前沿技术前来参展。与往届车展相比,此次车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高管站台的热度明显有所降低,那种以往常见的车企大佬到处站台、拉人气的现象减少了很多。而且在辅助驾驶的宣传方面,车企也变得更加克制和务实,不再过度吹嘘一些还未完全成熟的功能。
汽车行业的“反内卷”在这次车展上已经初步显示出一定的成效。就拿高管站台来说,以前车展上车企大佬暴走“串门”,在各个展台之间频繁露面,制造热点话题的情况在这次车展上少了不少。同时,在智能驾驶的宣传上,也没有车企再拿一些诸如“全场景智驾”“零接管”之类的营销概念玩擦边球了。很多中外车企在发布自家智能系统的时候,对于智能功能的提及都是小心翼翼、非常谨慎的。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表明,汽车厂商正在逐渐把精力从“卷价格”和“卷营销”,慢慢地回归到产品本身以及技术研发上来。
从政策层面来看,“反内卷”也是有迹可循的。自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开始,到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升级为“综合整治”,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具体的举措,政策对汽车行业“内卷”问题的治理力度在持续加大。今年3月,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于北京召开的时候,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比较突出的无序竞争问题。有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惜牺牲自己的利润,并且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不良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今后,相关部门将会着力整治汽车市场的乱象,规范竞争秩序,从而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相关部门负责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提到的有些车企“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行为,这无疑是对我国汽车行业无序“内卷”发出了明确的治理信号。在这个论坛期间,也有多家车企针对如何打破“内卷式”竞争的困局做出了回应。
然而,在汽车行业“反内卷”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被误读或者歪曲的声音。比如说,有的企业把部分车企反对价格战的行为理解为是“面对别家降价顶不住了”;把外资品牌调整定价策略错误地判断为“退出竞争”;甚至有车企将规范恶性竞争和反对正常的市场竞争混为一谈,把竞争对手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归结为“内卷”。这里面存在着很多错误的认知。
首先,“反内卷”不能成为攻击同行的话题。在今年车展前夕,有一位车企负责人向半月谈记者抱怨,现在汽车行业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自家企业做点努力就叫做‘创新’,别家车企的努力就被叫做‘内卷’”。在之前的几次汽车论坛上,多家车企针对行业“内卷”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不同的企业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车企负责人坦诚地说:“实际上大家讨论的‘卷’,内涵都不一样。”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在外形、设计、配置以及技术性能等方面出现了较高的同质性。部分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战略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但是,有些企业通过假定对手的模式是错误的、走不通的,从而将对手做出的努力认定为“内卷”,然后通过攻击、揭发对手来进行营销。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明确将恶意抹黑列为无序竞争的一种,指责、攻击同行“内卷”实际上也是“内卷”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次,“反内卷”不能成为借机涨价的借口。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产品竞争力的一种综合表现。半月谈记者发现,自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有多家新能源重卡企业宣布涨价。有些企业表示,涨价是为了提升产品的质量、优化服务,改善补能环境和生态,从而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反对价格战并不是单纯地反对低价,而是反对一切为了价格而让步,反对车企牺牲利润来抢占市场的行为。如果企业能够把从缓解低价竞争中节省下来的成本投入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上,那么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提升就不会有疑虑。反之,如果企业只是单纯地涨价,而产品和服务并没有随之得到改善,那么消费者就会怀疑企业是趁着“反内卷”的机会暗中涨价。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表示:“相比简单的价格竞争,车企可以进一步挖掘‘稳价提质’策略,这不仅更符合消费者的期待,也能够有效地保护产品与品牌的定位。”
最后,“反内卷”不能成为故步自封、不思创新的理由。《2025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中国汽车消费目前呈现出“价格战”不如“技术战”的趋势。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研发提速对消费者的刺激效果也同步升高。这意味着,消费者更愿意为领先的创新技术买单,而不是仅仅被单纯的价格竞争所左右。对于企业来说,“反内卷”不是反对竞争,更不是反对提升技术,而是要把企业原本用于打价格战、过度营销的成本投入到提升技术和服务中,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
在本次车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服务方面做出了努力。比如华为推出了乾崑智驾ADS4、鸿蒙座舱HarmonySpace5、乾崑车控XMC等全新的解决方案;腾势携首款概念跑车参展,车上搭载了首款全栈自研的线控转向系统、云辇 - M、全线控底盘、易三方等尖端技术;吉利控股集团醇氢科技全球首次完整展示甲醇全产业链。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期间,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要进一步走出“内卷”式竞争,首先要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地提升产品能力、提高产品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通过这些创新得到效率的改善,能够做到更好的产品或者更低的价格,这样在竞争过程中才有更高的效率,才有可能取胜。其次要重视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立和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建立价值上的连接,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维护住一定的用户群,才能和用户长期共创式发展,才能和用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维护品牌的价值理念,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企业只有从“卷价格”“卷营销”朝着“卷技术”“卷服务”转变,才能够赢得用户的喜爱,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汽车行业“反内卷”在上海车展上有初步成效,如高管站台热度下降和辅助驾驶宣传克制等。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对“反内卷”的误读,包括将其用于攻击同行、作为涨价借口、成为不思创新的理由等。而企业正确的做法是从“卷价格”“卷营销”向“卷技术”“卷服务”过渡,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并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