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九十自述:田园记忆与乡野灵魂,从乡下走来的郑重:九十年的岁月回溯

九十岁的郑重先生的故事,包括他的家乡、成长经历、家乡的民俗、家庭情况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怀念等内容,通过对郑重先生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乡村生活对他的深刻影响。

郑重先生已届九十高龄,却依旧精神矍铄。

他的《九十自述:我就是个乡下人》于2010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始撰写,到2023年11月在海上梧桐人家补充修改完成。

这本书中回忆的童年家乡故事,与五卷本《郑重其事》日记相互参照阅读的话,几乎可以被视作完整记录郑重一生的回忆录。

郑重原名郑明昭,1935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县的大郑家村。这个村子既没有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也不存在充满书香气息的门第,就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历史的普通村落。

1950年,郑重小学毕业之后便背着书箱外出求学。七十年之后,郑重阅读了几本名家回忆录,发现大多是这些名家八十岁之后的作品。他心中思忖:“人到了晚年,才能体会青少年时代各种事情的真正滋味。不过那些名家都出身名门,他们写的是名村、名人、名事。我们村没有读书人,更没有名人,自然也没有名人住所诸如‘轩’‘斋’‘堂’之类的风雅之事。像我这样出身普通农民家庭的人,可不敢效仿他们。但咱乡野之人不妨用乡野的话语来写村里的人和事,也就是乡下人写乡下事,这样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灵魂,看看这样的乡村,给我的灵魂注入了什么。”

郑重的家乡位于两河之间,北边是黄河,南边为淮河。他成长的淮北大平原,看不到隐隐约约的青山,也没有潺潺流淌的绿水,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平原。放眼望去,遥远之处大平原与蓝天相接,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锅盖,将世间万物笼罩其中。乡音深深铭刻在灵魂里,相伴一生。郑重在上海生活了将近七十年,可依然说着宿县话,他的朋友还为他刻了一方印章,上面写着:“宿州郑重乡音未改。”宿县地理位置处于南方和北方之间,地方语言也有着“不南不北”的独特风格。郑重到了南方,别人听他讲话,会认为他是北方人;而他到了北京,京城的人又会觉得他是南方人。

在乡下的时候,郑重看到村里有些老人还留着辫子。当他逐渐长大,询问那些留着小辫子的老人,留小辫子和清朝皇帝有什么关系时,老人们回答:“我们留小辫关皇帝什么事?想留就留,想剃就剃。”郑重后来思考,这或许就如同农民所说的“天高皇帝远”吧。

村里有土地庙。土地爷爷是掌管土地的神灵,就像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一样,在人们的心中有着一种威慑力。土地爷是地方神,守护一方平安;灶王爷是家神,保佑一家平安。郑重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到土地庙向土地爷许愿:等我儿子会写字的时候,每年给你写一副对子。等到郑重能写字了,母亲真的买了红纸,郑重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土地庙门的两侧,母亲为此十分高兴。

大郑家村地处江淮之间,气候很不稳定,下雨就涝,不下雨就旱。夏天雨水多,长时间降雨就会成灾,乡下人在久雨的时候会用“扫天婆”扫天;大旱的时候又要向龙王爷求雨,扫天和求雨这两种民俗同时存在。郑重的祖母用麦秆扎成草人,再给它穿上漂亮的衣帽,穿上细线,拴在高粱秆上,然后插在屋檐下,草人就在风雨中左右转动,这就被称之为“扫天婆”,人们希望它能扫散天上的乌云,不再下雨。诗人痖弦(1932 - 2024)在《痖弦回忆录》中也记录了家乡相似的民俗。郑重和痖弦属于同一个时代,安徽宿州和河南安阳的风俗相近,由此可见这种风俗历史悠久,而且比较普遍。

当年在乡下,村民们仍然在使用石槽、石磙、石磨、石臼等石器。郑重说:“历史的发展是很有惰性的,如果没有战争或者改革,变化非常缓慢。乡村的石器可以沿用几千年都没有变化……可是到了2016年,我带着孙女沐蕙回来探亲,她说自己长到二十二岁了,还没有到过故乡,想要回老家看看。到了那里,她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在我家老屋门前的草丛中,看到那些石磙、石磨、石槽都静静地埋在草丛中,她拨开草丛,兴奋地拍照留念,但是她不知道这些背后的故事,石器已经成为历史遗迹。”

郑重的父亲是不识字的农民。祖母去世的时候,父亲才五十岁出头,就已经留起了须髯,后来变成了飘在胸前的长髯。等到郑重的儿子海歌结婚的时候,老人家从家乡来到上海,参加了婚宴。鉴定家、画家谢稚柳是郑海歌和顾向红的证婚人,远远地看到郑重的父亲,就问那位白胡子老人是谁。郑重回答:“是我父亲。”谢稚柳说道:“你父亲不是农民吗?”郑重说:“是啊。”谢稚柳感叹:“不得了啊,一身仙气。”

在郑重四岁的时候,他遭遇了土匪绑票。原来土匪的目标是村里首富的儿子,结果慌乱之中绑错了人,把郑重给绑票了,最后让郑重的邻居把他接了回去。郑重回忆这件事后说:“当土匪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吃饭问题。研究一下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起因,最早大多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后来队伍壮大了,有了一些有文化的人参加,才有了政治诉求,才有了政治纲领,但农民起义的领袖还是离不开造反夺权当皇帝这样的怪圈。”

秋收之后,农民比较清闲。晚上聊天的时候,老西大爷给郑重讲一些天上星星的故事。大平原的上空水汽少,秋天的夜空格外明亮,可以看到一颗颗星星: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太白金星、银河、牛郎星、织女星。还有歌谣如“勺子星、巴子星,谁能数七遍,一辈子不腰疼”。2010年,郑重夫妻到南非探亲,一天晚上,在一家农场旅馆外散步,妻子武仲英突然惊叫道:“你看天空多少星星!”在上海过了几十年,都没有见过那么多星星。她很激动,久久不愿进屋睡觉,和郑重一起回忆大平原秋天的夜空。夫妻二人都觉得星空能给人以遐想,充满浪漫色彩,他们都留恋少年时乡村的星空,心仿佛也系在那高高的星空中。

郑重先读了两年私塾。双庙有了小学之后,郑重才进入洋学堂,开始正规念书。双庙里还有和尚,老和尚叫神悟,有两个小和尚,大的叫慧明,小的叫慧心。小和尚的年龄和郑重差不多。神悟除了是双庙的住持,还是苏庙及大店南八里几个庙的住持。他有妻子,家在八里那边,所以他就经常住在八里,不怎么到双庙来了。郑重小时候看到的情形,和汪曾祺(1920 - 1997)小说《受戒》所描写的故事十分相似。汪曾祺小时候在家乡高邮的所见所闻,和郑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小学毕业之后,郑重告别了普通的乡村大郑家,进入县城读书,就彻底离开了农村。高中毕业后,郑重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文汇报社,从事新闻工作,那些是更为精彩的故事,在《郑重其事》中有详细的记录。风雨沧桑七十年,郑重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个农民。

在郑重少年时,不管什么农活,父亲都让他参与,做好了不表扬,做不好也不责怪。在父亲的心里,即便不能把郑重培养成读书之人,也要把他培养成种地的好手。后来,郑重读了陶渊明的诗,更加怀念和留恋田园生活。陶渊明笔下的乡村,“带月荷锄归”“举酒话桑麻”的乡村生活,对农民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郑重觉得农民都是陶渊明,他少年时过的也是陶渊明式的生活。父亲不识字,更不会作诗,但却喜欢陶渊明的诗,经常要郑重讲一些陶渊明的故事和诗。

田园生活的情趣一直在郑重心中,他也曾有过“胡不归去”的想法。乡愁长时间萦绕在心头,到了晚年,郑重忍不住提起笔,写下《九十自述:我就是个乡下人》。此时,他的儿子定居美国,女儿定居英国,而他和妻子住在上海的养老院。天涯漂泊久了,乡音未曾改变,此心安处便是家。

文章围绕九十岁的郑重先生展开,讲述了他的家乡风貌、成长经历中的诸多故事,如家乡的地理位置、民俗、家庭里的人和事等,同时还提及他的求学工作经历。重点展现了乡村生活对他的深远影响,尽管他已远离乡村多年,但骨子里的农民情怀、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始终存在,这种情感在他九十岁撰写自述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61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美方欲谈经贸,中方等待诚意 经贸谈判:中方对美方诚意提出要求

    中美经贸问题展开,讲述美方多次表达谈判意愿,中方的应对态度以及中方对美方在谈判中应具备诚意的强调等内容。人民财讯5月2日电,有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近期,美方已经多次对外声称,正在与中方就经贸相关问题开展谈判,并且声称将会达成协议,那么商务部这边是否有进一步的消息或者评...

    消息 2025年05月02日 09:33
    291
  • 威金迈科技不锈钢镀镍钢材制备工艺专利申请概况

    江苏威金迈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2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不锈钢镀镍钢材及其制备工艺”的专利,公开号为CN119877053A。专利涉及不锈钢镀镍钢材技术领域,该钢材从下到上包含不锈钢基材、冲击镍镀层、暗镍镀层、亮镍镀层,这种结构能提高镀层与基材结合力等多种优势。同...

    消息 2025年05月02日 09:29
    588
  • 深圳须弥云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获专利:目标预测相关

    这篇深圳须弥云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5月2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一项名为“一种目标预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相关消息,同时介绍了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位于深圳,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消息 2025年05月02日 09:24
    204
  • 2025年广东碟中碟膜技术有限公司的专利新突破,聚焦!广东碟中碟膜技术有限公司的STRO膜结构专利

    广东碟中碟膜技术有限公司在2025年5月2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高压卷式膜STRO膜结构”的专利相关情况,包括专利的结构特点以及该公司的基本情况等内容。据金融界2025年5月2日消息,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消息,广东碟中碟膜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获取了一项名为“一...

    消息 2025年05月02日 09:18
    202
  • 文化周刊|南国嘉木桄榔树

    杨江波作为原生海南岛的树种,桄榔树早已扎根在这一片热土上。不过,可能是桄榔树跟椰子树、槟榔树长得有些相似,而名气又不及后二者的缘故,这种树往往被忽视,很多人甚至叫不上名字,或者被错认成槟榔树、椰子树。桄榔树。资料图奇特之木桄榔树,又有别名姑榔、山...

    2025年05月02日 09:14
    7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