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报道4月16日枣庄市薛城区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海岱联盟”信用场景共建新闻发布会相关情况,包括“海岱联盟”四地在信用建设方面的成果、合作的内容以及未来的展望等内容。
4月16日,枣庄市薛城区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海岱联盟”信用场景共建新闻发布会。齐鲁大地,在信用建设方面正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早在2012年,荣成市于山东省内率先开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之旅。其将信用建设视为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之举,把信用深度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就这样,荣成市摸索出一条依靠信用建设引领高效能治理、共创高品质生活、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道路,在信用建设持续深化提升的进程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保持着领先地位。为了构建一种“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多维度”的信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拓展跨区域信用合作的范围,2024年4月7日,威海市荣成市、泰安市岱岳区、枣庄市薛城区、聊城市冠县这四个地方联合发起成立了“山东省县域城市信用发展联盟”,也就是“海岱联盟”。自联盟成立的这一年以来,这四个地方充分发挥各自在信用建设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信用融合发展方面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齐心协力解决县域信用建设中所遇到的难点和堵点问题。根据《山东省县域城市信用发展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精神,此次,这四个地方又联合签订了《关于信用信息共享、信用评价互认和信用规则共商的合作备忘录》,重点围绕信用建设的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首先是信用信息共享,这是夯实信用合作的基础。信用信息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里犹如基石般重要,是支撑信用理念、信用规则、信用措施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这四个地方将会打破地域信息壁垒,通过数据交换、服务接口以及数据文件下载等对接通道和服务方式,遵循“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化”原则,按照《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4年版)》,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非法人组织的13类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和共享。同时,利用隐私计算技术达成数据的“可用不可见”,或者采用数据授权的方式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的跨区域加密传输,从而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其次是信用评价互认,这为场景互建提供支撑。联盟中的城市都开展了个人信用评价,虽然评价指标并非完全一致,但在“平等合作、求同存异”的指导思路下,在不共享个人信用信息的前提下,建立起四地个人信用评价互认和应用机制,这就意味着本地的信用评价结果等同于联盟的信用评价结果。当相关主体参与信用激励服务时,只需授权查询公共信用评价信息即可,不必再提供额外的证明文件,这减少了使用的中间环节,实现了“一码”走天下。就像此次上线的“信用联盟共享区”,授权后的本地信用码就是联盟共同认可的信用码,能够直接参与四地的信用激励服务。最后是信用规则共商,这是谋求长远发展的举措。联盟的本质就是合作相聚、共同谋划发展、携手前行。这四个地方将会结合国家、省出台的信用文件政策,对现行制度政策进行梳理完善,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和调整。通过主动借力、外脑参与、联盟协助等方式,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方面,最大程度地统一信用评价规则,提升信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秉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理念,有关城市在计划出台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引领性、突破性的信用文件政策之前,会征求其他三地的意见建议,共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商讨新规划,推进异地同标、协同共治,让信用制度政策更加依法依规、符合规范。在未来,这四个地方将树立“一家人、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加深在标准共建、信息共用、监管共治、场景共享、品牌共铸、创新共为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致力于将“海岱联盟”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信用合作标杆。本文总结了“海岱联盟”信用场景共建新闻发布会的情况,阐述了荣成市在信用建设方面的先行经验,介绍了“海岱联盟”的成立背景、合作内容(信用信息共享、信用评价互认、信用规则共商)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展现了四地在信用建设方面合作的积极意义和广阔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