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北京亦庄的科技与运动盛会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人类与机器人同场竞技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2025年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半程马拉松比赛,其中特别之处在于这是全球首次有人形机器人参赛的半程马拉松,共有20支机器人赛队参与。文章详细记录了比赛过程中机器人和人类运动员的表现,包括机器人起跑、途中遇到的状况以及比赛结果等,还阐述了这场比赛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2025年4月19日举办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场上,气氛热烈非凡。当离发令枪响还有30分钟的时候,主席台旁的音响不断循环播放着此次比赛的最大亮点:人类运动员将和机器人选手共同奔跑在赛场上。这可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赛事,是全球首场有人形机器人报名参赛的半程马拉松呢,整整20支机器人赛队同场竞技。在比赛当天的6时25分,现场热闹非凡。机器人赛道旁聚集了数百名中外记者,他们纷纷将镜头对准了还未开机的机器人选手。而与机器人选手仅隔一道栅栏的地方,许多运动员兴奋地举起手机,在开跑之前争分夺秒地与机器人自拍留念。随着发令枪响,众多人类运动员像离弦之箭一般冲出起跑线。隔壁赛道的60901号机器人选手“天工Ultra”则先是原地踏步,之后才小步出发。按照赛事组委会在比赛前一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竞赛规则》规定,参赛机器人依次发枪起跑,每个参赛机器人出发间隔1分钟,原则上不超过两分钟。在观众热情的加油和欢呼声中,穿着42码黑色运动鞋的“天工Ultra”迈出了机器人选手在半马赛中的第一步。不过,比赛中也有状况发生。第七个出发的城市之间科技队机器人“笨笨”出师不利,在走到接近起跑线的位置时侧倒在地。经过1分多钟的紧张调试,“笨笨”终于重新站了起来,还友好地向观众招了招手,在观众的鼓励下顺利出发。对于这20支参赛机器人队伍来说,“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是大家的共识。在机器人身后的技术人员看来,相较于关注机器人是否“开小差”,机器人能够有站上赛场的勇气更为重要。比赛途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小顽童队机器人松延动力N2头部摔落,但被技术人员扶起来后,它以无头状态继续奔跑。在它旁边,不少人类运动员特意放慢脚步,等着和这个身高仅1.2米的小个子选手再次出发。随着10时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机器人也开始面临机身发热、动力不足等问题。有些机器人不得不停止奔跑,在补给站前更换电池,或者直接更换选手。按照比赛规则,无论是更换机器人还是更换电池,都需要向随行裁判示意,经随行裁判同意后才可以进行换电、更换机器人的操作,而且更换机器人是要罚时的。经过漫长的奔跑,“来了!”当比赛进行了两小时40分左右,终点线处附近开始人头攒动,“天工Ultra”朝着终点稳步奔跑。最后,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宣布,“天工Ultra”以两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跑完21.0975公里,夺得了这场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冠军,为人形机器人运动性能发展创立了全新的标杆。熊友军表示:“(天工)差不多是正常发挥了机器人的水平。”他还提到,这场比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争夺冠军,更是在真实环境中对人形机器人综合性能进行的系统性检验。从具体方面来说,机器人奔跑时双脚交替重踏地面,这种持续的冲击和振动会给机器人本体带来极大的强度和疲劳损伤。而“天工Ultra”通过结构优化实现腿足的刚柔耦合设计,这才最终实现了长距离奔跑而本体不损坏。熊友军还展望未来,称将进一步迭代机器人运动控制的能力和上半身操作能力,目的是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帮助人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甚至是代替人类在一些危险的作业场景中工作。在“天工Ultra”撞线约半小时后,小顽童队机器人也顺利跑过终点,松延动力创始人、95后青年姜哲源兴奋地高喊着为团队欢呼。姜哲源还激动地说:“我们还有一名(机器人),马上过线。”他顾不上眼前的“小顽童”,眼睛一直望着远方旋风小子队的同款机器人,手机里还播放着比赛直播画面。当“旋风小子”靠近终点时,姜哲源赶紧向队友说“接一下”,指挥队友操控完赛的“小顽童”跑到终点等待“旋风小子”。不久后,“旋风小子”和“小顽童”成功在终点会面,这两个身着29码童鞋的小个子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关注。根据规则,本场比赛以计时形式决出前三,机器人成绩为比赛计时与罚时总和。经过统计,最终天工队、小顽童队、行者二号队分别获得冠亚季军。在颁奖环节,“机器人含量”颇高,人形机器人运送机器人样式的奖牌上舞台。挂上奖牌后的机器人在观众的欢呼中返回休息区,“小顽童”还在舞台旁向观众不停挥手。这场比赛中机器人迈出的一小步,为产业发展迈出一大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之前就提到过,此次比赛搭建了3个平台,即机器人测试验证平台、机器人展示平台、机器人应用推广平台。比赛中涉及的数据可能转化为行业标准,这无疑会进一步助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这篇文章通过对2025年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中机器人参赛情况的详细描述,从比赛前的准备、比赛中的各种状况到比赛结果都进行了记录。不仅展现了机器人在比赛中的表现,还阐述了比赛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在技术检验、能力提升、行业标准建立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35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