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将开展全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阐述了行动的三个重点整治任务,包括原料污染、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和消费者进行监督举报。
据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林丽鹂报道),市场监管总局传来消息,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即将开展一项意义重大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这一行动旨在通过集中整治,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惩重处,从而大力净化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实实在在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有着明确的三个方面重点整治任务。首先,在原料污染问题方面,重点会整治那些购买并使用来历不明、未经检验检疫等肉类原料的行为,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等违法违规行为。比如说,有些不良商家可能会使用来源不明的肉类,这些肉类可能携带病菌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植物源性食品原料如果重金属超标,长期食用会在人体内积累毒素。
其次,针对知假造假问题,重点整治未经许可(备案)就生产食品的情况,还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以及生产侵权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像一些小作坊,没有经过合法的许可就生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或者追求特殊的口感,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添加非食用物质,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同时生产侵权食品也损害了正规商家的权益。
最后,在欺骗误导消费问题上,重点整治线上线下销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虚假宣传和违法宣称功能等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在市场上经常能看到一些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的“三无”食品,还有模仿知名品牌的“山寨”食品,这些食品不仅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虚假宣传更是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市场监管总局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及新闻媒体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还大力鼓励广大消费者通过全国12315平台和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线索。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让那些隐藏在农村市场中的假冒伪劣食品无处遁形。
本文总结了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包括行动的重点整治任务涵盖原料污染、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三个方面,同时强调了社会各界监督举报的重要性,这有助于保障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和群众的饮食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