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首批“老年友好型”旅游线路这一事件,指出这是银发旅游热的缩影。通过数据体现银发旅游的热度和市场潜力,阐述满足银发族旅游需求对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和提振消费的意义。还提到开发老年友好型旅游线路和产品要挖掘银发族特点需求,旅游企业应开发多样化产品,同时也要重视老年人旅游面临的障碍,最后强调做好银发旅游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
中工网有评论员提到,上海最近推出了首批“老年友好型”旅游线路。据上观新闻报道,350位银发老人乘大巴开启了为期两到三天的美妙旅程,一路上有导游贴心相伴,还能入住星级酒店、品尝特色农家菜,老人们都觉得这样的安排特别周到。
这一专为“银发族”打造的旅行体验,其实就是当下银发旅游热的一个小小写照。这个春天,越来越多的“银发族”踏上了旅途。无论是跟团游、自驾行,还是乘坐“银发列车”,老人们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追寻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与此同时,大量适老化旅游产品也随之持续升温。
“银发旅游”的热度以及市场潜力,从数据上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根据全国老龄委的数据,银发旅游的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了,老年旅游正在从小众市场逐渐转变为主流市场。再看看“银发列车”的运行情况,2024年,国铁集团总共组织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运送的游客超过了100万人次,其中老年游客占比将近八成,部分线路在旺季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一座难求”的程度。很显然,“银发旅游”现在非常热门,而且在未来很可能会持续释放增长的动力。
满足“银发族”的旅游需求,这不仅仅对提升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有帮助,还能为提振消费增添力量。一方面,对于有些“银发族”来说,旅游可不是偶尔才做的事,而是他们追求“老有所乐”生活方式的一个“刚需”。另一方面,不少银发游客喜欢“慢节奏”的旅行,他们愿意在当地“驻扎”下来进行“深度游”,这样往往能给当地的住宿、餐饮、文旅产品等带来持续的消费,成为拉动城市文旅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
如果要进一步开发“老年友好型”的旅游线路和产品,那就得深入地去了解和挖掘“银发族”的特点和需求。比如说,他们中的大多数身体状况还不错,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时间也有意愿随时出发去旅行。他们兴趣广泛,而且很注重旅行中的体验,更愿意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付费。这就对旅游产业的适老化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企业应该加快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银发旅游产品,以此来满足老年人“深度游”“慢节奏”“重体验”的出行喜好。目前,很多旅游机构推出的老年游客产品往往还只停留在单一的“观光游”层面。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县域游、微度假、康养游等形式,他们更喜欢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像是历史类、怀旧型的线路。谁要是能够精准地把握这些多元化的需求,为不同兴趣、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群体提供定制化的出行方案,谁就能在这个快速成长的市场里抢占先机。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老年人在现实旅游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障碍”。比如说,不少景区在适老化改造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像洗手间没有扶手、休息设施不足等情况。“数字鸿沟”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很多银发游客不太熟悉智能设备,难以完成线上预约、扫码购票等流程。还有部分旅行社对70岁以上的老人设定了报团门槛,要求家属陪同、签署免责协议等,有的甚至直接拒绝接待。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相关部门、企业和景区等应该共同努力,提升适老化改造的水平,让老年游客能够更顺利地融入现代旅游消费场景。同时,也可以考虑针对“年龄担忧”等情况建立风险共担机制,这样就能让更多的老年人更安全、轻松地享受旅途时光。
当前,我国正处于“轻老阶段”,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口是60至69岁的活力老人。做好银发旅游这件事,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举措,也有助于在优化适老化服务、打造包容、多元、便捷出行环境的过程中,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提前做好规划并且持续努力,“老有所乐”的美好景象就会更多地成为现实。
本文总结了银发旅游热的现状,通过上海推出老年友好型旅游线路引出,阐述其市场潜力巨大,包括在全国旅游人数占比和银发列车运营情况等体现。满足银发族旅游需求对提升生活质量和拉动消费意义重大。开发老年旅游线路产品要考虑银发族特点需求,旅游企业要开发多样产品,同时要重视老年人旅游面临的障碍,最后强调银发旅游对应对老龄化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