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东港:以交通为翼,飞向发展新高度 交通动脉畅达,东港发展正当时

作为日兰高铁重要交通枢纽的新建日照站即将投运,东港区凭借其海陆空交通纵横交错的优势,从以路促融、以路聚能、以路引流三个方面积极谋篇布局,推动经济、文旅等多方面发展的情况。

日兰高铁中的新建日照站,其投运进入倒计时,预计4月底就将具备运营的条件。东港区,作为日照的主城区,这里的海陆空交通线路可谓是错综复杂、纵横交错。这样先天的区位优势,就像一把把开启新机遇大门的钥匙,不断地给东港区赋予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重大的历史责任交付于它。东港人正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独特的观察视角,精心地规划布局,大力地推动发展,一心想要借助交通枢纽所汇聚的庞大“流量”,如同注入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为经济发展注入充沛的“热量”。

先说说“以路促融天地宽”这一方面。

不久前,东港区的相关负责同志乘坐高铁前往济南开展项目推介活动。这一趟行程仅仅花费了3个小时就抵达了目的地。相关同志表示:“这可比乘坐普通列车快了一半的时间呢,节省下来的时间就能够更好地与对方进行合作洽谈了。”

东港区位于何处呢?它就在海边。把地图展开来看,这里处于青岛都市圈的南翼,是环黄渤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以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交汇之处。

更让当地居民感到自豪的是,在家门口就有两座意义非凡的“港”。一个是日照港,它向外联系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一个就是空港,其航线能够直达20个国内城市。

面对着日益发达的交通所带来的“同城效应”,如何才能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抢占先机呢?

在东港区,上到区委区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中到各个部门、镇街道的负责同志,下到村居社区、企业的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成为了办公室里必不可少的标配。大家都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发展可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坐井观天,必须要把自身的发展放置在新发展的大格局当中,用全国乃至世界的眼光,积极主动地去契合交通枢纽的能级与流量,在主动“融圈”“入带”的过程中,实现“出圈”,达成联动发展。

就这样,行政区划的“有形之墙”和思维观念的“无形之壁”被破除了,日益畅通的交通动脉,变成了城市之间双向奔赴、共建共享的坚固纽带。

人沿着交通线路流动,发达的交通不断延伸着发展的触角。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东港区的相关负责同志沿着陆海空交通线路频繁地“走出去”,去寻找发展的伙伴,推动资源、产业、市场、创新等方面的共享。他们先后奔赴北京、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组织开展城市推介和项目对接活动多达50多场,达成的合作项目累计上百个,并且与十多座城市形成了深度的合作关系。在青岛市南区搭建的“融合发展 共创未来”日照会客厅(青岛),已经成为了东港区融入胶东经济圈、青岛都市圈的前沿阵地。

立足本地,着眼全局。通过东西交通轴线,东港区与河南、山西、陕西等省的先进装备制造、能源材料制造等产业形成了无缝衔接的产业链条,众多的商贸物流项目在这里汇聚;通过南北交通轴线,向上连接京津冀地区,向下连接江浙沪地区以及粤港澳地区,金融、物流、高端电子信息以及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产业项目纷纷前来;通过港口出海门户,瞄准“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众多企业纷纷扬帆出海。以创新为画笔,以“路”为线条,一幅更加广阔的发展画卷正在缓缓地展开。

再看“以路聚能活力涌”这一方面。

在日照港内,由东港区与山东同心智行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同心智行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在一路之隔的地方,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园里,众多大宗商品交易、智慧物流、航运金融等上下游企业聚集在此。去年,港口经济对东港区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率突破了30%。

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日照市和东港区已经谋划筹备了很久。今年,东港区进一步充实和优化了港口服务专班的力量,全力以赴地服务推进日照港的转型升级,加强临港区域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发挥“一港双通道”的优势,加快推进涉港产业和上下游项目的发展,努力打造港口供应链产业集聚区、航运人才综合服务集聚区,从而实现强港、兴产、活城的多赢局面。

放大格局,以“路”聚“能”,并非是单兵作战,而是陆海一体的联动发展。从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园向西、向北,扫视整个城乡,日照中央活力区、空港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片区、钢铁配套产业园等功能园区和产业园区,持续不断地导入产业,更多的经济要素正在加速聚集。

目光向外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沿瓦日铁路线、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的创新发展辐射接踵而至。东港区聚焦楼宇经济、港口经济、低空经济以及信息技术、钢铁制造、生命健康、现代海洋、新能源等9大产业链进行布局规划,面向海内外开展建链、补链、畅链、延链、强链等工作,通过这种“双向奔赴”,将“交通优势”转化为“聚能胜势”。

不久前,东港区有48个项目集中开工,这些项目涵盖了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乡村振兴以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到了14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为76.6亿元。

“项目的旁边就是山东钢铁、日照钢铁,到机场只需要10分钟,到达日照港也只要20分钟……”在山东宏创钢材精深加工项目方看来,区位优势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物流成本的降低,更是能够高效对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的通达性。该项目生产的冷链、海运等集装箱不仅能够就近服务日照港,还可以出口到海外市场,每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

如今,“聚塑云”、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园等众多数字平台在东港聚集发力,打造出了覆盖全国、链接全球的线上供应链。力山特、比特智能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巧妙地念活了“链成诀”,在主动卡位全国产业链条中大展身手……

着眼于“大棋局”,落子于“新赛道”,发展的蓝图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的发展景象。

最后看看“以路引流热力足”这一方面。

便捷的交通所带来的人流效益,商家总是能够最先敏锐地察觉到。新建的日照站还没有正式运营,但是距离车站仅仅100米的雁达城商业综合体,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冲刺建设阶段了。

这里不仅提供多种泡汤的选择,还规划了书吧、观影区、餐饮区、按摩区等休闲娱乐分区,将会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时尚休闲体验。招商运营负责人马德顺介绍说:“一出火车站就能看到雁达城,我们的目标是将它打造成外地游客来日照的首站微度假会客厅。”

然而,从人流量到消费力的转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东港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带来了客流,但是要让游客愿意停下来,还需要丰富业态,形成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在新建日照站的“15分钟生活圈”内,喜来登大酒店、雁达城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等高端消费场所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石臼老街、东夷小镇、芒果时代广场等特色商业街区与之相互呼应,还有开元森泊四季水上乐园,万平口的咖啡与海、SeeSea精品咖啡馆等时尚休闲空间穿插其中。文化、商业与城市景观相互交融,让游客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东港区紧紧盯着文旅商业市场需求的新变化,依托丰富的沿海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推动文旅产业与体育、休闲、娱乐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培育多元的业态场景,打造“夜间经济”、时尚场景,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业态市场。

在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东港区将立足“旅游景区 乡村田园”的资源优势,发挥海洋旅游、夜间经济、乡村旅游、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文旅的带动作用,精心打造“嗨玩金沙滩”东港场景,让游客尽情领略日照的海滨风情与特色文旅魅力。

大枢纽连接着小网络。这些年来,东港区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推进美丽乡村、精致城市的建设,新开工建设了22条道路,完成了20条主路面的铺设,实施了5条道路的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化面积达到了1.66万平方米。一条条城乡路成为了产业大道、生态大道、景观大道、旅游大道,形成了“处处是景观、处处可打卡、处处能体验”的全域旅游图景,吸引着远近的游客。

以枢纽流量作为强劲的驱动力,东港区正在全力掀起新一轮的旅游热潮,书写文旅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章主要围绕日照站即将投运,阐述了东港区在交通优势下的发展举措与成果。从以路促融、以路聚能、以路引流三个维度,分别讲述了东港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发展、文旅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为,展现了东港区凭借交通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实现经济、社会多方面发展的积极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84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