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2日,由南京市博物总馆等单位主办、渡江胜利纪念馆承办的“向新而生——南京工业遗产专题展”面向公众开放。南京有着独特的工业地位,此次展览分为三大篇章,通过70余件档案史料与见证物展示了南京民族工业从苦难走向繁荣复兴的历程,文中还具体描述了展览中的一些老物件,如电表、水表、火星塞等,以及老厂房照片、家庭场景重现等带来的回忆唤起,还有“光阴长廊”带来的时空对话等内容。
现代快报讯(记者 裴诗语 文/摄)你是否还记得“钟山牌”手表的模样?还有南京缝纫机厂生产的绕线机呢?以及20世纪30年代南京地区使用的电表,这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老物件,如今似乎渐渐被人们淡忘。不过,在4月22日这一天,一场特殊的展览将这些记忆重新拉回到大众的视野。由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档案馆、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办,渡江胜利纪念馆承办的“向新而生——南京工业遗产专题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啦。
南京,那可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现代产业的先锋之城呢。南京民族工业一路走来,就像是一部中华民族从苦难深渊逐步迈向繁荣复兴的百年史书。此次展览精心分为三大篇章,就像是一位能工巧匠,将70余件档案史料与见证物这些如同散落四处的珍珠,用历史这根丝线巧妙地串成了完整且动人的叙事。
在玻璃展柜里,静静地躺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表和水表。它们身上泛着淡淡的铜锈,表盘上的刻度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可是这些刻度却像是无声的史官,清晰地记录着民族工业在萌芽时期所经历的艰辛岁月。而其中最能吸引人们目光的,当属两枚南京解放前夕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工人进行护厂斗争时使用的火星塞。在旁边的展墙上,挂着一张1949年9月15日下关发电所职工庆祝护厂斗争胜利的合影。那张泛黄的照片和沾满机油的火星塞,仿佛是时光的定格器,将1949年那个护厂保产的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时刻永远地留存了下来。
当我们穿过挂满老厂房照片的走廊时,就像是走进了时光隧道,一下子被拉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温馨家庭场景之中。墨绿色的蝙蝠牌电扇、熊猫牌电视机映入眼帘。一位头发花白的参观者站在缝纫机前,目光专注地端详着缝纫机的木质踏板,脸上满是感慨,他轻声说道:“这和我结婚时买的那台一模一样啊,想当年,那可是要凭票才能买到的呢。”就在这样的沉浸式体验中,那些关于南京本土品牌的记忆,就像沉睡已久的精灵,被重新唤醒了。
还有那毗邻的“光阴长廊”,它就像是一个神奇的时空穿梭机,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的时空对话。这里展示了南京地区各工业遗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的空间影像。通过过去和今天的图片影像的交叠对比,让每一位前来观看的观众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南京工业向新而生的蓬勃发展活力。
本文总结了“向新而生——南京工业遗产专题展”的基本情况,包括展览的主办方、承办方、展览开放时间等。重点阐述了展览通过不同的展品和展示方式,展现了南京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艰辛萌芽到新中国成立时的护厂斗争,再到80年代的家庭场景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业遗产对比,这些内容让人们重新唤起对南京本土工业品牌的记忆,同时也感受到南京工业不断发展的活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2103.html